筐筐白色的生石灰,倒进一个挖好的大坑之中,混合进黄土和细砂之中,用粗大的木棍反复进行搅拌。
“老刘,这些石灰和细砂,从何而来?”李中易好奇的问刘士昌。
榆关只是深处契丹腹地的一个普通关隘而已,除了战马、草料、弓刀枪箭等必备的军需物资之外,其余的物资,显然不会配备这么多。
刘士昌拱手介绍说:“这些细砂,其实是从海滩上,挖出来,磨细的。我父亲以前给皇帝家当差的时候,朝中的文武大臣之家,几乎都备有石灰。所以,就命人收集了来。”
“另外,我又命人新建了百余座烧制石灰的小窑,肯定够用了。”刘士昌领着李中易,走到城墙上的另一侧。
李中易手搭凉棚,定睛一看,却见山脚下的空地上,果然建有密密麻麻的石灰小窑。
“大帅可能有所不知,一般的石灰窑,烧制石灰的时间,至少需要两天,然后还要等窑内的温度彻底降下来,这又要十日左右,才能取灰。”刘士昌谈及他的专业领域,端的是神采飞扬,“我祖父发明了一种方法,只需要在窑内添加这种物料,三日即可取灰。”
见刘士昌想靠近李中易,竹娘本欲阻拦,却被李中易使眼色制止。
刘士昌凑到李中易的耳旁,小声嘀咕了一阵子,李中易频频点头,末了赞叹道:“这可真是高手在民间呐。”
在这个时代,但凡有些手艺的匠人,都会将家传的独门绝技,视若珍宝。
如果不是绝对信任李中易,刘士昌的秘技,除了传授给他的儿子以外,绝不会透露给任何人。
这时,奉命配合刘士昌的一名指挥,快步跑过来,捶胸敬礼大声报告,“禀刘总监督,第四批契丹俘虏押到,请指示。”
从什长到指挥,中间隔了副队正,队正以及副指挥,至少三级官阶。
竹娘注意到,刘士昌面对职务远高于他的指挥,却不像方才见李中易的时候,说话都不利索。
当着李中易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