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李家军倾巢出动,以杨烈为先锋,廖山河断后,浩浩荡荡的开进,榆关以东的东京道大平原。
和以往的汉军出塞迥然不同,李中易此次东出榆关,沿途还带着征集来的船队。
大军行动讲究的就是兵贵神速,如果带着缴获的物资和俘虏一起上路,势必会严重影响大军的机动力。
“爷,那些商人们原本都在暗中骂您,如今却个个对您称颂有加。”李云潇忍不住大发感慨。
李中易微微一笑,官府强行征用民间的船只和人力,还不给钱,这才是老百姓痛恨官府的根源。
别说现在的官府,就算是几千年后的地方官府,也始终改不了喜欢乱拿老百姓钱财的坏毛病。
怎么说呢,任何一级地方官府,只要没有严格的权力约束机制,都有自我扩张权力的冲动。
李中易的搞法则大有不同,他虽然也利用权力征用了民船、商船和渔船,但是,他明确承诺,用契丹奴隶、马、牛、羊,以及各种皮制品,给予充分的补贴。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正中原缺马,所以马价一直居高不下。又因为中原禁止私自宰牛,所以,皮制品也是紧俏货。
不夸张的说,在中原地区,皮制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到了硬通货的作用。
所以,李中易的补偿安排,大受商人们、渔民们的欢迎。
同时,针对商人们船载的货物,李中易也定下了全面敞开易货贸易的政策。具体的说,也就是商人们带在船上的货物,可以按照合理的估值,交换李中易抢来的各种物资,包括契丹奴隶和女人在内。
和这些小商人比起来,家大业大的李中易,可谓是大周第一豪商。无论是麻布,还是瓷器,李中易都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
商人逐利的心思,如果说李中易不懂,那么,在这个时代里,就再无第二个人看得更清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沿着渤海湾岸边,蜂拥向北行驶的大小船只,恰好印证了这句老话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