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听了此话,不由频频点头,廖山河说的半点没错,非常有道理。
自古以来的巷战,对于想尽量减轻伤亡的进攻方来说,都是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由于受到禁军编制的限制,李中易为了不碍朝廷的眼,一直采取变通的方法,一直用培养士官或低级军官的方法来训练普通士兵。
这么干的好处是明摆着,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一旦形势发展的需要,李家军既可以迅速的扩军,又不至于太过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凡事有利有弊,随之而来的大麻烦却是,足以胜任士官重任并且识字的优秀士兵,每次损失超过十个,都足以令李中易感到异常之肉疼。
就在李中易有些感怀的时候,宋云祥却目不转睛的盯在廖山河的身上,山长,廖山河居然这么称呼李中易,这多少令宋云祥有些感到意外。
以前,大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跟随李中易的不同时间段,或称灵帅,或曰相帅、又或是乡帅,可谓是多种多样,显得山头林立。
如今,廖山河开了高级将领的先河,格外的引人注目。
宋云祥仔细的一想,山长的称谓其实比他以前叫的灵帅,派系色彩的确显得弱了许多,并且突出了李中易的老师和长辈地位。
持仁义礼智信,敬天地君亲师,乃是人伦至道!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父者,君父也!君父者,主公也!
宋云祥想通了这一层逻辑之后,不禁大为佩服廖山河的敏锐神经,趁廖山河说得口干舌躁之际,他果断插话说:“山长,各位袍泽,在下以为,既然有五条地道,与其全部用来轰墙,不如连夜计算好高丽棒子的布阵地域,等到时机成熟之后,来个中间开花,嘿嘿,那个效果想必不会比轰塌开京城墙差多少吧?”
“咦……”
“滋……”
“妙啊……”
“妙计……”
“棒,棒极了……”
宋云祥的想法一经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