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封神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章 造纸印刷(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麦杆稻杆也行?”

    韩诺点头:“当然可以。其实还有竹子也行,只不过现在来说,你们还很难做到。像桑皮藤皮的更容易一些。”

    “草木灰水就行?”

    “对,如果能找到更好的,自然用石灰水,没有就用草木灰水就行。”

    工匠将问题一一问出来,韩诺也一一做了解答。

    至于印刷术的讲解倒要麻烦一些。

    因为这时纸张都很少见,书籍传播都是靠手抄的方式。

    当然,这其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方面的考虑。

    但这时确实是没有印刷一说,有的也只是印章、泥封、拓印等雏形。

    印刷术源自于道家的雕版印刷,那是晋朝造纸术传到江南,纸张盛行之后的事情了。

    唐朝中后期,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到了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因为书籍品种不多,产量不大的问题,其实也还没有普遍使用。

    对于这时的工匠来说,这印刷术就是一门从未曾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手艺,自然难以理解。

    韩诺便先从雕版印刷开始说起。

    韩诺直接就在一张蔡侯纸上,写了“客上天然居”这五个字,然后将蔡侯纸的正面贴在一块平整光滑的厚木板上。

    这时看到的字就是背面的反体字,韩诺叫工匠将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

    一名老工匠被推举出来,很快就轻车熟路的削好了。

    这时再看,木板上就有了字体凸出的阳文,这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凹与凸、正与反,正是完全相对,就如同对立的阴阳一般。

    韩诺再让人给木板上凸出的字迹涂上墨汁,然后再拿了一张蔡侯纸,往木板上一贴,拂拭纸背,就将字迹拓印了下来!

    韩诺让工匠们每人拿了一张纸,都印了一份。

    “这就是印刷术?”

    看着印刷出来的那五个字,工匠们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