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封神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0章 熹平石经(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拦得下来的。

    他们不敢这就四散逃走,只能返身冲进太学里边,去通知主事人去了。

    “就这样闯进来,会不会有点不好?”张宁问道。

    她们受限于时代的见识,汉朝独尊儒术三百年,让她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觉得读书人很了不起,这太学是读书人的圣殿,自然更了不起!

    韩诺却是不以为意,只是轻笑一声,道:“我不杀人,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张宁听了,自是无语。

    想想也是,能让韩诺这杀人盈野、手上沾满鲜血的屠夫,刻意留手不去杀人,确实算是不错了。

    长十丈,宽三丈的太学讲堂之前,矗立着四十六面石碑。

    每一面石碑高一丈有余,宽四尺,上面分别刻着《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这就是熹平石经!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书籍就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

    儒学被定为官学,必须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的依据,然而皇家藏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而遭偷抹涂改。

    有鉴于此,蔡邕与堂溪典、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飏等人,于熹平四年(175)向汉灵帝提出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奏请,获许。

    这熹平石经历时八年,正是于去年方才完工。

    历史上,熹平石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是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

    二是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

    这种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经文范本的做法,自汉代创例后,又有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宋石经、清石经。

    同时,佛、道等诸家也刻有石经,构成我国独有的石刻书籍林。

    三是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

    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因此,石经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