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草动便立刻上书,军报雪花似的飞到京城,更是犹如火上浇油一般,令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但虽说蓄积了这么多压力,火山却迟迟没有爆发,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一个人的表态,因为在这方面,如今只有他才最具有话语权。
无数双眼睛都在死死盯着赵柱国,但赵柱国却迟迟没有发声。
眼见着,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始终不曾到来,人们不满的情绪也是逐渐表露了出来,有关赵氏的各种流言蜚语也渐渐盛行;后来不知在何人指示之下,弹劾赵夔胤的文书短时间内突然激增,一时间声讨赵夔胤的行为成了主流,什么“养寇自重”“名不副实”“畏首缩尾”,一时间各种诋毁谩骂污蔑猜忌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压抑已久的不满彻底被摆到了桌面上,声喧尘上。
面对此情此景,一直相当看重赵夔胤的圣君也是终于扛不住压力,在一次朝会上冷不丁要赵夔胤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开表态,也算是给大家有一个交代。
谁料到,赵夔胤这厮竟是完全无视圣君的一片苦衷,当着在场所有大臣的面,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此刻出兵,必败。”
据说,当天晚上的时候,圣君的书房门口的那条马车道上,便被雪崩一般堆成山的文书塞得满满当当。
这其中,九成九都是弹劾赵夔胤的奏折。
面对如此巨大的声浪,赵夔胤闭门称病不出,彻底撒手一切军政事务,闭门不出,谢绝一切来往。
而与赵府的门庭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时任“天都兵马大元帅”的尉迟龙城,临危受命,连夜调回京城,着立刻准备筹办出征牧狄之事,大小事宜一体具应,无需上奏,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门庭若市,可谓一颗炙手可热的政坛新星。
……正是受着这场政坛地震的影响,几乎全皇朝从上到下都在翻家谱找祖宗,看着祖上那一辈儿和姓“尉迟”的能攀上个半点亲戚。
而铁剑门也不能免俗;与尉迟家的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