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风烟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63章 铁骑刀枪砺,风发少年气(第2/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一样,听弦却现在才意识到。

    “齐良臣来得不是快,是仓促——并不可怕。”寒泽叶苍白的脸上一丝笑意浮现,眼神深邃得令人看不清正邪。

    “寒将军!”听弦看泽叶要下床急忙相扶,他伤势比林阡轻不到哪里去。

    泽叶扶案伫立,将会宁战地的详细情况悉数告知听弦:“听弦,主公指派你来助我,不过,我想是你来接替我了。”转头,“飘云。”

    “在。”

    “你尽可能地辅佐听弦,为他出谋划策。”

    “是!”飘云对听弦一笑。

    “致信,石硅,你二人战力非凡,是听弦的先锋,都需以他马首是瞻。”杨致信、石硅都应允。

    “报将军!齐良臣他……又来了!距离不及五里,领头的,是薛焕解涛。”声音颤抖而恐慌。

    战报如此迅速,营寨尚来不及扎稳,寒泽叶与沈钧都还未曾着手安顿盟军遑论守御。

    盟军在会宁的兵马,目前战斗力尚存的应还有上万,与辜听弦带来的三千精锐合计,其实已是林阡给予最足的一方,也是为了加重这会宁驻防,石峡湾本营才稍显薄弱。

    但此刻怎能不恐慌?经过在陇陕地区的大举征调,司马隆和齐良臣统御已逾五万。盟军乍看根本是被敌人压着打,终于地盘失到了还剩这么点。

    即使燃眉之急寒泽叶也处变不惊,因为林阡说过:“打司马隆靠的是战略之外的东西,那会是什么?会是此地兵马,被压到极限之后爆发出的战斗力。”一直以来在哪个战区都是宁可失地绝不失人的,而今正是会宁盟军“人恒不变而地域最少”之时。

    对下一仗,寒泽叶以一个将帅的嗅觉预判:虽然难,有把握。

    “我军生死,拜托各位了。”寒泽叶看向众将,胜算近半,因为他知道此战风险只在久不上阵的辜听弦,而听弦到来之后的表现,足以令他信心倍增。

    “为了这一战,主公、寒将军都已竭力奋战,奠定了这么好的基础,杀伤敌人一大半了,后面的也该靠我们了!”致信点头,双目炯炯,这一战,没有了那个已经和主公互耗的司马隆,即使薛焕,战斗力也被寒泽叶拉低不少。

    “说得好。石将军,你是目前此地战力最高,你且前去正面迎候薛焕。”辜听弦立即分配。石硅一怔,当日孙思雨、杨妙真和自己车轮战辜听弦的一幕还历历在目,没想到他会称赞自己的战力最高。

    “与薛焕正面冲杀,他虽强弩之末,仍是绝顶高手。此战极险,望将军保重。”听弦真诚地说,石硅与他握拳,点头笑抿恩仇:“石某别的不多,精力最是不缺,硬战还是会的,能战多久便撑多久。”

    “其余几位将军,则预伏于敌尾——待石将军与薛焕正面酣战到白热之时,我等伏兵从金军意想不到之尾部突出,最能扰乱敌阵,一举锁定胜局。”听弦道。

    “辜将军原是想出奇制胜?”致信悟道。

    “毕竟以少敌多。”听弦点头。

    “计谋虽好,但需细算——毕竟成功的关键在于‘意想不到’,然而司马隆此人素来谨慎,本就善于观察地形地势,不能当一般的敌人看待。”沈钧提醒。

    “其实这么多场仗打下来,我军不敢轻视司马隆、司马隆也是知道的。如果我们明知他熟悉地形却还胆敢伏击,只能解释成我军真是没有办法、狠心一赌了,说是说得通……虽合乎情理,可是意义小,肯定被反算。”致信附议。

    听弦点头,从谏:“两位将军说的是,我只看出此间地形最利于预伏剪尾,却忽略了司马隆也一样能看得见……不知各位有何更好的见解?”

     

    从司马隆的身上,可以明显看出完颜永琏的知人善用,虽然山东之战过半方被起用、初出茅庐的司马隆还需岳离兼顾指点,但不到半年的千余场战,俨然就磨练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勇谋兼备,仿佛天生和战法有缘一样。

    自然,这也得益于司马隆的性格严谨,并且善于推敲、总结和掌握,不得不令人联想到短刀谷最善于总结的将军风鸣涧,如果说风鸣涧是打一战能比常人多得一倍经验,司马隆的这种天赋可能更胜一筹,双倍经验。

    多年深居豫王府原是锥处囊中,得遇明主则如鱼得水,迟钝慢慢褪去,林阡也看见了司马隆的神速进步,道,司马隆的智谋程度,已经从东方雨到达黄鹤去,假以时日,也入得了金军的智囊团。

    这样的一个司马隆,如今每临一战,必先知己知彼,广泛搜罗图籍,考察地形险易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