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风烟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72章 圣贤修因,凡夫求果(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脸是偶然也是必然,楚风流从苏慕梓得到过太多的甜头,必然也会因为苏慕梓吃到苦头。

    如果说林阡对陇右之战能翻盘还并非十拿九稳,对苏军最终的命途却早就成竹在胸。

       

    曾经林阡是定西诸多势力中最感艰难的一个,因为地盘好打,人心最难攻占。

    试想林阡要镇压区区一个苏慕梓还不容易?关键是林阡要的是人心,是绝对互信,要得难,当然打得难。

    最后,关于苏军的归属自然是林阡赢,毕竟他在那片名叫人心的疆土犯难过那么久,付出过那么多!

    楚风流虽然也犯难过,可付出得少了,得到的收获自然也少,虽然她最终也得到了她想要的降金派,但人数和见效时间都事与愿违。

    而沾沾自喜以为让别人犯难觉得别人都费力不讨好的人,只会心安理得地坐等着被别人吞并。比如说,苏慕梓……

    当曹玄率领的苏军人马与盟军主力会师,大半当场就对林阡热泪盈眶道出“主公”、纷纷单膝跪拜表示臣服,于此腊月初十的清晨,林阡终于得以当面接受苏军归顺,无疑此情此境标志着苏慕梓的大势已去、以及苏降雪统治官军时代的彻底结束。

    同日,祁连山也在孙寄啸的表率下,陆续为了洪瀚抒重新提起刀枪。

    元气大伤的金军,折损、耗竭、被俘者众,经此大败本已不可能再与盟军匹敌,何况此后盟军、苏军、祁连山三军合一,陇右金军根本不可能守住。

    即使楚风流等人众志成城、坚持到底,也只不过撑到腊月十七。这数日拖延,金军斗志可嘉,可惜阻挡不了盟军锋芒,林阡虽不能尖锐地、却足以丰厚地克复榆中、铺满陇右。

    甚至,陇陕。

    饶是坚强如楚风流等人,绝境下坚守定西长达数月,屡战屡败,不时翻盘,也最终逃不开弃城退往会宁的结局,过程中还被盟军追击数十次朝不保夕,直到与司马隆会合才苟延残喘,战火,却注定蔓延进了陕西境内。金军的坚韧不拔虽然间隙还在陇右扳回了几城,但陇右整体的金比宋弱竟既成定局。

    开禧元年端午前后林阡在陇右的后院起火,到这腊月的中下旬终于告一段落,并且林阡的兵力和战力都比当初更雄厚。当初动辄生乱的大患,如今皆成铁杆的战友。

       

    不得不提的是,金方未曾全军覆没、九死化险为夷、另还扳回几城,除了楚风流和轩辕九烨的垂死挣扎、回光返照之外,另有黄鹤去通过蒲察秉铉建议司马隆采纳的,趁着祁连山和苏军新近归顺、尚未完全稳定,刻意于其中引发不安、金军正好可以伺机而动。

    祁连山中,刚好就有一条伏线,“加以利用,则王妃便可脱困,与我等会师。”黄鹤去如是说。

    决战当日蓝扬被麾下诬陷谋叛,随后便证实那叛徒是金方授意,然而祁连山当时一心要救洪瀚抒,加上大敌当前战事为重,蓝扬便只处置了那叛徒一人。叛变余党原想等洪瀚抒回来再行定夺,不想发生瀚抒战死的意外,诸事繁琐,略一耽搁,竟成细枝末节。孰料那叛徒的一众亲信逃命要紧,于是胆大包天,勾结那叛徒在金朝为官的兄长,对着祁连山屯粮放了把火,打开城寨,里应外合。

    虽然人数不多,却也混乱一时。忽生事变,军心动荡,蓝扬所在石峡湾西,当即成为楚风流和轩辕九烨的突破口,眼看金军奔袭,趁乱大开杀戒,祁连山阵脚大乱、城寨失守、主帅命危。危难时刻,是辜听弦及时驰赴、一骑当先、锐不可当。

    “是那位战无不胜的神威天将军!”金军喧哗,色厉内荏,这神威将军的名号,从前还是越野的,威震陇右数十载,百战不殆。辜听弦却在腊月初九的白天和黑夜、分别在会宁和白碌打出两场反败为胜,岂能不轻易把这名号抢过来。呵,还比越野多了个“天”字呢。

    辜听弦临时调动带兵不多,金军终于借此处打开缺口逃往会宁,却是慌不择路,丢盔弃甲,难得计成一次却跟打了败仗一样。

    明灭的火光下,蓝扬看清楚辜听弦那张俊秀却也坚毅的脸庞,和他手上那双锃亮而且锋锐的战刀,心中撼动。

    “主公要辜听弦项上人头,我等亦决计不会放过他,他挑起衅端害我军无端在陇山折损近千人。”当日蓝扬为报洪瀚抒之仇,向寒泽叶讨要的正是眼前少年的人头。

    当日林阡这样保证:“祁连山伤亡近千,盟军损失亦然。他欠盟军的,需他日后戴罪立功才能还清;欠祁连山的,也可如此补偿,未必要断他命。”

    若当日咄咄逼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