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音阶狂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二七九章 中场休息(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恋得又搞一次个人登台仪式,因为跟随他一起登台的还有浦海民族乐团的十六位演奏家,威尔逊更多是扮演一个彬彬有礼的领路人角色。

    亲人的面孔刚在台上显现出来,观众席上的华人华侨立刻就拿出了积极性,拍手的频率和力度立刻升级。其实离舞台远一点的人都还在举目眺望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同胞上台了,但是大家早就已经呈现出来的欢迎表情这一会都变得更加深切了。

    十男六女的民乐代表团差不多是分成两列登场的,抱着琵琶或者拿着二胡三弦的似乎也没讲究什么顺序排位,不过看得出跟威尔逊直接交流最多的是琵琶首席和三弦首席,三个人互相客气但也不失热情,似乎刚见上面。

    不知道是中国人的团结力量大还是全体听众都对新鲜玩意有兴趣,随着民乐队伍的登台,音乐厅里的欢迎掌声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舞台上讨生活的人对掌声的敏感程度也是专业的,台下稍有异常台上得立刻察觉到。浦海民族乐团代表团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也不失水准,随着掌声的热烈,本来谦逊低调登台的演奏家们很快纷纷把注意力朝听众席转移,还略微地抬头挺胸起来再配合上笑容,这就跟听众开始亲切交流了。

    浦海民族乐团这一次派来纽约的六位女演奏家都是偏年轻的,平均年龄就三十出头,而男演奏家们就大都是四五十岁的实力派了,老女老少的搭配看上去还挺艺术谐和的。大家精神面貌都很好,但服装还是还受到过三零六背后质疑的那一系列,说是什么精心设计定做进口高级布料,但三零六普遍认为有些不伦不类,其实全团人也都知道服装厂老板跟团人事主任的亲戚关系。

    流程是早就约定好的,十六位民乐演奏家由威尔逊领上台,之后并没什么隆重介绍或者台前的亮相问好,大家直接就去各自的座位。可能在纽爱看来由乐团首席带领出场就算是很给面子了,在行业内也算是比较高的礼遇,但是文化差异,浦海民族乐团其实不是特别满意,只是大家艺术就原谅纽爱的这一点不够意思。

    除了观众在鼓掌,纽爱的其他乐手们对民乐代表团也是普遍笑脸相迎的,看上去似乎合作得挺愉快。浦海的民乐演奏家们也挺适应场合,边就位边跟西方同行互相客气。

    欢迎掌声持续不了多久的,威尔逊尽快站到自己的座位边后又摆出高调骄傲的亮相姿态,成功吸引了一些注意力后就朝已经差不多各就各位的中国民乐演奏家们做了一个很有风度和气质的介绍手势,让已经开始消停的掌声再苟延残喘一下。

    民乐演奏家们显然是有事先约定的,到各自的位置后都没坐下,各自抱着琴或者拿着琴竹的站立姿势都挺优雅。大家脸上都有笑容,不过毕竟人在屋檐下,民乐演奏家们的表情还是没纽爱的同行那么放松自如。

    此时此刻的观众席上明显是华人华侨更热爱鼓掌,除了欢喜和亲切,有些人的脸上简直还写着兴奋,就连青年作曲家的校友们似乎也放下了平时那种隐隐约约与众不同的气势,动作表情中都没怎么表现个性。倒是也有一些华人明显不好意思过于热情,他们边鼓掌边观察周围好像随时准备刹车,应该是为了避免太突出而被人笑话是自家人自卖自夸。

    稍微站了几秒钟朝观众席给了一个比较整齐的笑脸后,台上十六位民乐演奏家又默契整齐地坐下了。几乎就是坐下的那一刻,一个个民乐演奏家的神情都严肃了,迅速专业地进入预备姿态。

    欢迎掌声完全停止,音乐厅又进入到等待指挥家的状态。听众席上又是一片翘首期盼,连已经听过亚洲首演的尤老师也把脖子伸长了。

    耶罗米尔这一次让大家等了接近两分钟之久才现身,不过世界顶级指挥家嘛,他提着指挥棒往台前走的时候,得到的掌声依然那么热烈,台下好多的表情依然是那么仰慕甚至虔诚。

    走上前后,耶罗米尔也算给面子了,面对观众把手朝身后划拉了一下,意思很明显。观众们立刻升级了掌声,而台上的民乐演奏家们也礼貌回以微笑。

    指挥家似乎点头表示满意,然后就那么欣慰地看着大家,没转身开始搞艺术。听众也真是好识趣,掌声立刻消减,似乎都知道指挥家要开金口了。

    “多么美好的夜晚,因为你们大家。”耶罗米尔今天显得比较亲民,甚至开始拉家常了:“四年前,我们去到一个美丽先进的城市浦海。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国,多么好的国家多么好的人们。”

    虽然台上说的是司空见惯千篇一律的套话,但是观众席上的华人华侨们还是给面子地表现出一些高兴欢喜。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