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音阶狂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 学期展(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你们想起什么?”

    大家没人知道。

    龚晓玲轻叹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几个人又看杨景行,他老不好意思的在笑。

    龚晓玲继续分析,然后还在钢琴前弹奏起来,再问:“这一段,讲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协和音程出现,这种碰撞全曲一共只有两次。”

    一个女生小声:“有点无奈的感觉?”

    龚晓玲表扬:“太对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稍纵即逝……还有这种声部超越,一般来说是不提倡的,为什么这一段反复出现……”

    本来都说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美好的小曲,可最后被龚晓玲带领学生们分析成了一首满含悲伤无奈的,并不一定就是描写爱情的,也可能是种种其他感情的,充满了内涵的艺术之作。

    龚晓玲并不问杨景行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从头到尾都只能在那里傻笑。

    下课后,几个人都来找杨景行要他所有作品的谱子。有好学的还问:“杨景行,你这首合奏的写作动机是什么?”

    杨景行苦笑:“我真的不知道,瞎写的。”

    星期五晚上六点半,作曲系作品学期汇展在旧音乐厅举行。杨景行带着喻昕婷和安馨,碰上了几天没见着面的齐清诺。

    杨景行问:“跑哪去了?三零六不见人。”

    齐清诺说:“都忙。”问喻昕婷和安馨:“明天晚上去吗?”

    喻昕婷点头:“去,嘿嘿,我和安馨还要买花。”

    进去后,齐清诺找同学坐到一块去了,杨景行还是带着喻昕婷她们蹲后排。

    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一共就五六十个人,但是绝大部分没杨景行那么高产,所以只要作品稍微像样一点,都有机会上舞台。

    从低年级开始,第一首就是杨景行的《雨中骄阳》,像是作为开场曲,由学校的乐团演奏,按照杨景行的谱子要求配置的,四十多个人的管弦乐团,由指挥系的青年老师指挥。他们也才练习了一两天,杨景行都没去看一眼。

    虽然是旧音乐厅,但是声学效果还是不错。铜管齐奏的前奏一起,立刻让有些杂闹的人声安静了下来。

    《雨中骄阳》并不是一首多么宏大的作品,都说了很商业化,所以演奏上也简单,用不着吹毛求疵,也不需要指挥和团员对作品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虽然乐团没练习多少时间,但是表现上也出纰漏。铜管齐奏能算恢弘,弦乐拨奏也比较整齐。

    这几十个人几十件乐器的威力,就不是十几万的双排键能比拟的了。乐团中所有人的乐器都是演奏级的,加起来都是好几百万了。如果杨景行用双排键和齐清诺喻昕婷合奏都能达到恢弘大气的效果,那么乐团在这音乐厅里的表现力就更上几层楼了。

    喻昕婷是激动的,看够了台上后也看杨景行,想发现他第一次听自己的作品被乐团演奏是什么感觉。杨景行看得很认真。

    乐曲结束,一阵热烈的掌声,连坐在前排的老师教授们也高抬贵手。贺宏垂虽然批评这首作品商业化得没有任何思想性,但是也鼓励了学生。

    喻昕婷问杨景行:“他们行吗?”

    杨景行说:“很好。”

    喻昕婷说:“我也觉得很好……如果上次是这样的,你肯定就得奖了,还是第一名。”

    杨景行笑:“我就把你的话当做奖励。”

    乐团并没退场,接下去肯定还有大作品,没有的时候他们也当观众。接着,骆佳倩上去把她上次参加作曲比赛的歌自弹自唱,吉他技术还真不错,得到不少掌声。可怜的是许学思,上台机会都没有。

    大一一共就三件作品,接着就是大二的了。有一首爵士风格的钢琴提琴三重奏还不错,应该就属于贺宏垂所说的那种专一的写作方式。

    大二也没多热闹,但是一到大三,就立刻有气氛了。齐清诺在前面带着一群人吵吵闹闹的,她还吹口哨。

    一首钢琴小品后,报幕的说:“接下来是大三作曲系彭一伟的歌曲作品,校园民谣《热情如火的冰山美人》,演奏演唱,彭一伟。”

    彭一伟杨景行认识,上次也去参见作曲比赛了,其貌不扬但是比较有意思,开朗健谈,和齐清诺关系不错。

    彭一伟上台,提着把民谣吉他,台下由他的朋友起哄造势。彭一伟坐好后说:“这首歌,献给谁?我唱了你们就知道了。”

    下面有人大笑。

    果然,彭一伟才唱了几句音乐厅里就热闹起来了。这首歌是典型的校园民谣,旋律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