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音阶狂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九章 准备(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精神不错,苍老的脸上有明显的笑容:“谢谢大家,谢谢。”声音也不低。

    校长扶着丁桑鹏的右手,跟着丁桑鹏下来的中年男人扶老人的左手。这中年男人几乎是披肩发,看气度也不是打杂跟班的,他果然也得到一阵问候。

    事实上齐清诺和杨景行都认识,这人工作是浦海民族乐团的现任首席指挥,官职是作曲指挥组主任。

    丁桑鹏站直后就不要人扶了,招呼一下另外两辆车下来的人。这下热闹了,国家音乐家协会的另一位副主席,国家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国家青年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兼音乐总监,浦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乐府新声》杂志主编,一起降临。

    校长不愧是校长,他带这么多人来是有用处的,能给这些贵客一人分两个陪同。

    虽然这时候的场面交际很复杂,但是呼声最高首当其冲的还是要赶快送丁桑鹏去会客室休息,不能在这晒太阳吹凉风。

    丁桑鹏却不肯,说要在这等,因为还有几位也马上要到了。丁桑鹏年近花甲的儿子感觉挺孝顺的,给父亲拿拐杖披大衣,并打电话给还没到的人。

    这时李迎珍和贺宏垂就不敢拉着杨景行和齐清诺去介绍了,只能陪丁桑鹏等着,脸上保持笑容。

    浦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张家霍看到了人群后的杨景行和齐清诺,不过这两位都没看他。张家霍又挺热情地到处打招呼,感觉都很熟悉。

    丁桑鹏接受着大家的热情拥戴,挺高兴地感谢了又感谢,简直快让那些人不好意思再表示敬仰了。

    当主角的两人没事干,齐清诺干脆退后两步,扯了扯杨景行衣服后背。

    杨景行回头,看着齐清诺的眼睛。

    齐清诺问:“激动吗?”声音相比那群人有点小,但是也没到怕被偷听的地步。

    杨景行说:“还好。”

    齐清诺浅笑:“我自作多情了?看我的黑眼圈。”

    杨景行笑:“暂时没有,不过要防范。”

    齐清诺采访:“在准备开始一段新感情的时候,你是兴奋还是不安?”

    杨景行谦虚:“我还在开始准备准备开始的阶段,也兴奋,也不安。”

    齐清诺抿唇扯嘴角,眼睛笑:“我早上还等你电话。”

    杨景行说:“想过要打。”

    齐清诺问:“为什么不?”

    杨景行说:“犹豫一下,就觉得贬值了,不好意思了。”

    齐清诺眉毛生气:“刺激你一下,我犹豫过无数次。”

    杨景行笑得咧嘴。

    齐清诺也灿烂:“不用这么高兴吧?”

    杨景行大度:“算了,今天让着你。”

    齐清诺眼睛笑眯了,却换了话题:“晚上如果没事带他们去酒吧,我安排。”

    杨景行点头:“等会我问他们。”

    这边,丁桑鹏感谢完了所有人之后,也给大家互相介绍介绍,毕竟也还有互相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

    大家都毕恭毕敬地听着丁老说话,这里虽然都是些很有实力的人,但是无论成就还是年龄,和丁桑鹏比起来都差了太远。

    比如浦音的校长,他早年在辽阳音乐学院获得了作曲系的学士学位后就来浦音攻读作曲系硕士学位,然后出国多年深造,每一步都是踏踏实实。五十多岁的校长有很多作品,声乐套曲,交响诗,管弦乐,交响舞剧,民乐,电影配乐……都取得过相当的成功。

    在这个盛产流星式作曲人的国度里,校长能当之无愧地称为作曲家了。可是同样是作曲家,校长只是圈子内的。

    丁桑鹏呢,他既是人民的作曲家,也是国家的作曲家,更是作曲家的作曲家。丁桑鹏的通俗歌曲能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而古典作品也能演遍北美西欧。现在还活着的国人作曲家,也只有丁桑鹏,能让几乎每一所西方音乐院校的老师和教科书都不得不提,甚至深入研究。

    丁桑鹏环顾四周,用很老人的语速对大家说:“学生的节日,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像阳光下的小树,茁壮成长,也需要我们的关注。老师是园丁,我们都可以是老师。”

    大家纷纷赞同。

    丁桑鹏又说:“我很愿意和学生交流,我不怕老,你们就更不要怕,我们一起和学生们过一个节日。”

    群情激动。

    丁桑鹏问贺宏垂:“杨景行和齐清诺,在吗?”

    老人话音未落,龚晓玲就回头叫了:“杨景行,你们过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