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音阶狂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六十四章 多好(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近七点了,喻昕婷也该去后台集合报道了,杨景行和孔晨荷则跟着维诺妮卡去所谓的贵宾休息室。

    和国内的不太一样,纽爱的休息室像是一个安静精致的咖啡厅,没有围坐一团的热闹,而是三三两两分开私聊。

    耶罗米尔也在,从维诺妮卡和接手杨景行,先给他介绍同行,日本作曲家和美国作曲家。日本人礼貌,讲究的礼服。美国人随意一点,不过也没杨景行这么随便。虽然仪表大相径庭,创作理念南辕北辙,但是同行之间的客气礼貌都是一样的。

    贵得出名的德国乐谱出版商纽约办事处负责人主动加入音乐家之间的聊天,认识了杨景行,客套地表达了和中国年轻一代作曲家展开合作的美好愿望,因为他相信指挥和乐团对新作品的眼光。

    看来这新作音乐会是有点影响力,几个乐评人都是重量级媒体的,但是他们只和音乐人稍微认识一下,不热衷交朋友,事实上音乐人对他们也没多热情。

    杨景行在休息室待了十多分钟,大部分时间在满足别人的好奇心,日本作曲家和中井美纪还算认识,能多聊几句。

    等到耶罗米尔要离开的时候,其他人就互相邀请着去观众席上准备度过美妙的音乐之夜了。

    距离开场还有小十分钟,近三千座位的巨大音乐厅的上座率有近五成,看起来有冷清,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据孔晨荷了解,平时纽爱主场的时候,除了新年音乐会或者是有什么超级大牌音乐家,一般好点也就七八成的上座率。而今天是新作音乐会,除了那些关注艺术先锋和前沿的从业者,普通乐迷的期待显然不会那么高。

    维诺妮卡和同事引领贵宾就坐,三个作曲家都在二楼最前排,但是并不挨着,因为还有乐团的人分别作陪,还有作曲家的亲友。

    杨景行和孔晨荷的座位在靠左边一点,乐弦作陪。

    乐弦还没来,杨景行先等到了甘凯呈一家三口,都算盛装出席了,杨景行连忙起身去迎接,先跟甘凯呈的女儿道歉,好好一个周末被自己给打搅了。

    甘凯呈女儿也不客气,表明自己确实不喜欢古典乐,但是没办法,爸妈的面子要给,而且为了父亲许诺的新车,她咬牙也要坚持住。

    甘凯呈老婆则有点意见,再怎么样也是中国人啊,这好不容易来一趟,杨景行也不去家里坐坐,说出去多不好听。

    杨景行信以为真,说等他们一回浦海就去家里吃饭,作为弥补。

    甘凯呈都不想回去了……

    乐弦来了后,同胞之间又联络一下感情,甘凯呈荣幸了,乐弦还是他的歌迷呢。

    距离开场还有两三分钟的时候,陶萌和奶奶出现在左边的二楼挂票包间,爷孙俩都穿得正式漂亮。一个挂票包间有四个座位,不过看样子陶萌那再没别人了。

    正和乐弦交谈的杨景行站了起来,朝左前方挥手灿烂。也就五六米远的距离,陶萌很快看到了,微笑点头回应,奶奶也笑得灿烂,还朝杨景行摆摆手。

    打过招呼后,陶萌就像很多人一样坐下看节目单了。纽爱的节目单做得不是很精美但是内容比较丰富,除了作曲家的介绍,还有对乐曲诸如曲式结构方面的一些讲解,还有前言后语感谢之类。

    节目单上对杨景行的介绍是他自己通过确认的,和另外两位作曲家的完全不一样,没有过往成绩罗列,没有风格创作理念介绍,就是就读中国浦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钢琴系,师承贺宏垂,李迎珍。

    作品介绍就是客观的,第一乐章是什么调的序奏,什么样的主部和副部,快板还是慢板……主观的评价就很少很保守,基本上都是摘抄乐谱上的作曲家标准说明。

    陶萌认真看节目单的时候,乐弦跟杨景行打听上了,什么朋友,不过应该是发现了杨景行不是很愿意多谈,就转变了话题。

    眼看就到点了,六七成的上座率吧,人数还是挺可观的。孔晨荷感觉不错,因为一千多人基本上保持了安静,至少不喧哗。

    这音乐会也没个主持人,突如其来的乐团就出场了,先是清一色的女乐手,十几个人一排出来,喻昕婷在其中。

    虽然都是一身黑,但是喻昕婷在队列中还是挺醒目的,不过她的和同事们一样,也是灿烂的微笑,也是亲和的致意。喻昕婷应该是看到陶萌了,但是她没作过多的视线停留也没专门朝那方向挥手,因为这个出场很简单,稍微一站后其他乐手去就位,喻昕婷则要退场。

    陶萌也没跟喻昕婷特别致意,但是视线跟随了一下,不知道两个人对上信号没。

    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