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音阶狂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一五章 开心点(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蕊反应快:“小洁出局!”

    邵芳洁也不是好欺负的:“你也快了。”

    大家笑,杨景行边笑边继续,说歌曲部分会用一种年轻城市化但是保持对古人尊重的旋律,然后三弦和陶笛的间奏在整首作品中就会显得比较纯粹简单,作用就是奠定整首歌的感觉,虽然简单却算是核心和出发点,谱子上这一句就是前奏主题……

    大家都点头听明白了,柴丽甜把陶笛放到嘴边,先踮踮脚尖,像是感受顾问所说的其他乐器都快速淡出就只剩自己,然后吹响音符。

    陶笛吹奏了两个小节,旋律的感觉就挺清晰了,不是那种缥缈空灵,也远不会动感节奏让曾理幸福,却也不是取中庸。蛮特别的旋律,听上去会有点类似杨景行自己的二胡独奏作品《花腔》中的一段,不是旋律类似而是感觉相近。据说浦音民乐系老师在教授《花腔》的这一段时会要求一种“古人朗读现代散文的感觉”,而不是现代散文家朗诵古诗词。可谁知道古人会怎么朗诵现代散文呢?

    在陶笛第三小节中间,何沛媛准确无误地掐着点奏响三弦。三弦的前两个小节是平平无奇的,如果单独奏响,听上去会感觉像是随意拨弄一下。但是音乐是奇妙的,三弦的几个简单音符却把陶笛点缀出了全新的韵味。如果浦音的老师愿意屈尊看一下这首快闪玩乐作品,没准会说三弦的点缀像是有人于“古人朗读现代散文时”配上了古琴般的背景音乐。

    不过三弦很快就不再是点缀,两个小节后开始跟陶笛唱对手戏了,这时候这首歌的所谓基调跟核心就开始呈现了。

    屋子里闲着的人都看着两个演奏家去了,饥渴如刘思蔓高翩翩还站在谱子旁边边听边看,没人再小心去察什么言观什么色。

    如果从演奏方面分析,这一段中陶笛主要是追求全新的感觉,而三弦则不光要有新感觉,传统硬性要求也不低。虽然两个人都是专业的,但是这刚初看了一两遍谱子就动手,肯定是不能尽善尽美的。

    柴丽甜厉害,很多时候只需要扫一眼谱子就能吹完一个小节,而且看样子吹得很享受。没用义甲的何沛媛则弹得非常认真,始终紧盯谱子,手上一丝不苟。

    鬼使神差地,杨景行把视线从何沛媛的手上移开,投去自己左前方有点距离的齐清诺脸上。齐清诺似乎等着杨景行呢,在视线接触的一瞬间,她就能给一个明显善意的嘲讽微笑,只是不给杨景行回应机会,嘲笑之后就断开了连接。

    谱子上的段落结尾,笛子淡出后有三个小节的三弦独角戏,让力度和节奏已经达到顶峰的三弦稍微缓和一下并迅速收尾,随后的说唱将是无伴奏开始的。

    这间奏还挺长的,小一分钟,结尾也很正统,一屋子人似乎听过瘾了,随着何沛媛的一个收手动作,大伙顿时纷纷热烈鼓掌,三零六内部现在一般也不会这么不要脸了。

    蔡菲旋还带头叫好:“甜甜!厉害!”

    于菲菲也赞叹羡慕:“甜甜找到感觉了。”

    一直盯看柴丽甜谱子听演奏的刘副团长似乎有点昏头,居然弄起团长才能弄的花样,想拥抱亲吻柴丽甜。

    被众口表扬的柴丽甜呵呵笑,不过笑容间似乎也带着点自满。柴丽甜之前应该没什么机会深入研究这种情感色彩的旋律,但是拿到谱子第一遍就能吹出细腻感来,确实是担得起同行称赞了。

    杨景行给柴丽甜大拇指后就刺激三弦:“媛媛要加油啊。”

    何沛媛看都不看顾问,干呵一下。

    刘思蔓申明:“媛媛弹那么好。”

    王蕊谴责顾问:“曲子这么难,你故意的,刁难媛媛!”

    三零六多团结的,又集体肯定何沛媛,确实弹得比较到位,该变现出来的力度都有表现,只不过空间还比较大。

    大伙边说边畅想一下,觉得到时候音响一定开大声一点,这间奏就能吸引好多人了,回头率应该达到百分之九十,超过标杆和团长。

    杨景行谦虚的,看两位青年演奏家:“有什么想法建议没?”

    柴丽甜不谦虚:“……现在还没有。”一笑。

    不管对方看不看自己,杨景行还是问:“媛媛?”

    何沛媛摇摇头。

    杨景行又不客气了:“我提几个小建议,陶笛我不太了解,但是甜甜这个强弱对比能不能再明显一点……”

    齐清诺也会白眼:“陶笛最终要是平稳。”

    杨景行知道:“我不是说不平稳……”

    顾问真像是心无旁骛搞艺术的,不过今天这么点,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