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念叨,"咱儿子又长个了,就是脾气还跟你年轻时一样倔。"他弯腰把红封递过去时,后颈的皱纹在灯下格外明显,"新年新岁,愿我儿前程似锦,岁岁平安。"
吴歧路接过红封时,突然发现父亲手背上爬满了褐斑。去年除夕那会儿,这双手还能稳稳地拎起两坛老酒呢。他喉头一哽,那句"健康长寿"说得b往年都郑重。
吴向荣连道三声"好",眼角的泪光在烛火映照下直晃人眼。吴歧路慌忙转向叶佩青和杜娟行礼,起身时带翻了脚边的蒲团。至于郑顺意那头——他甩了甩衣袖,头也不回地跨出了门槛。
夜幕降临,吴宅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平日里难得一聚的吴家旁支纷纷归来,原本只有叶佩青、杜娟、郑顺意几人围坐的大圆桌,此刻摆开了好几席。沉寂多时的宅院顿时热闹起来,连廊下的红灯笼都似乎更亮了几分。
宴席上摆满了寓意吉祥的年菜:象征"年年有余"的清蒸鲈鱼泛着油光,"发财就手"的发菜蚝豉散发着浓郁香气,砂锅里咕嘟冒泡的"全家福"汇集了各sE山珍海味。鱼翅羹晶莹剔透,鲍鱼海参浓油赤酱,金hsU脆的烤r猪端坐盘中,八宝鸭肚里藏着糯米珍馐。陈年花雕与进口白兰地在席间流转,觥筹交错间,将这个年夜烘托得格外红火。
吴家偏房的席位上左右各空了一副碗筷,晁平附在吴向荣耳边低声道:"两位少爷投了革命军,今年怕是......"话到一半便咽了回去。吴向荣微微颔首,目光掠过正在后台描眉画眼的尚小云,忽然想起那句"商nV不知亡国恨",不由得轻叹一声。窗外隐约传来零星的爆竹声,他望着厅堂里高悬的红灯笼,暗自思忖:这民国的新年,真能迎来孙先生期盼的曙光么?
守岁宴罢,吴府正院早已搭起锦绣戏台。吴向荣特意请来京城名角尚小云唱堂会,撤了筵席的厅堂里,太师椅排成半月形。尚小云水袖翻飞,先是一折凄婉的《昭君出塞》,接着《三娘教子》的唱词伴着檀板清响飘进腊月寒夜。当演到《秦良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