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大红的锦旗上书写着两行字:大晋百姓周公子,好人好事传千里。落笔还盖了个盛京府衙印章。
从昨日到现在,喜春从未见过周秉变过脸色,便是遭了大难,身子那样无力也支撑着气度,
叫人不敢小瞧了去,但现在,喜春肉眼可见他苍白的脸眼见的黑了下来。
他可真是多谢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晚了点
☆、第39章
周莺到时,府衙的衙差们已经走了,那面被嘉奖而来的锦旗也被送到了老太太房中。
周莺对着浑身冒着冷气儿的周秉开了口:“三弟你可真是及时,连那躲避商税的团伙都能被你碰上,还叫你得了一面锦旗。”
要是她男人得了锦旗,她能从初二吹到正月十五的。
周秉斜斜靠在椅上,浑身裹着披风,黑发自后滑落,淡淡的瞥了瞥周莺:“大姐要是差这一面锦旗,正要叫了大姐夫去城中转一转,盛京府衙每载堆积如山的卷宗,若是有人分担一二,莫说一面锦旗,便是提上去也不无可能。”
他这话原本只是堵一堵周莺的酸话,要真是随便一人就可以破案了,那还要设立府衙,要衙役做何?但周莺却是真听进去了。
为了升官发财她想了无数的办法,送礼、讨好、拍马屁,结果没一样成的,柳家照样只是个小芝麻官,每年的俸银也只够一家大小吃喝,她想要置办一些华贵的衣裳还得伸手问娘家要钱。
周秉自小由潘氏带大,她三叔两口子都没几分本事,却叫周秉闯出了一份家业,便是商户人家,可大晋重商,商户只一代不能参加科举,余下四时绸缎尽可穿着在外,比之官家人也不缺什么了。
放眼看来,周家所有子孙,也就只有她的日子最差了。
周莺习惯了周秉这副不冷不淡的态度,又跟他说:“三弟,我听闻弟妹跟炭司定了契约,你们可是要在盛京城里做买卖?我整日闲散在家中,正想寻个活计,
-->>(第1/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