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唯一要听的,只有你皇阿玛的话。”舒宁重复道。
其实她心里也在想,要不要加上四阿哥胤禛,但现在才康熙三十六年,距离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康熙四十七年还有整整十一年,胤禛才只是个光头阿哥,他崭露头角也不是在这十几年,加上胤禛,她自己没发解释。
再者,舒宁想,胤祾和胤禛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只要将来不为政敌,应该不至于闹到像胤禩那样的情况,没必要现在就说,所以她没有开口。
“儿子明白了。”
“千万让你大舅舅不要多事儿,不是我说,他已经四十几了,不比皇上年轻几岁,就算是提前下注成功了,又有什么用呢?万琉哈氏有你,有胤裪,就已经够了。”
“儿子知道,一定叮嘱郭罗玛法传明白额娘的意思。”
“事儿说完了,去叫你弟弟妹妹来用膳吧,今儿有锅子,额娘还叫大厨房准备了羊肉呢。”
只是等了一段时间之后,胤祾过来回话,却道:“额娘,我问了人才知道,广储司如今换个地方公办,不在宫内了。”
舒宁顿了顿,道:“那就等等吧,你外头的宅子已经开始建了,总会有出宫的机会的。”
“是,儿子会趁着出宫去拜见郭罗玛法和舅舅的。”
说完之后,胤祾还惊喜的告诉舒宁:“儿子打听过了,儿子在京城的宅子,似乎是按贝勒的规制建的。”
“你怎么知道的?”
“儿子虽然没见到郭罗玛法,但传了信,说是支取的银子数目不对。”
是了,建宅子肯定要花很多钱,不都是内务府出的,而内务府又是从广储司的银库里支出的,都是同僚,稍微透露点,托尔弼肯定能察觉出不对。
不过舒宁觉得皇上大概也没想瞒着,宅子建在京城,不用通过内务府,找个人看一眼大小,算算面积就知道大概是什么规制了。
康熙三十七年正月,年过完了之后,皇上就打算出发去五台山逛逛,依旧是留下太子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