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再者,这个伴读的事儿,还请福晋帮我拿个主意,我自己……确实是没合适的人选。”
她娘家那边侄子还小,才刚学了走路呢,让个奶娃娃来给弘昼做伴读吗?
再说,做不做伴读,娘家和自己的血缘关系也是斩不断的,那何必再为这个名额和福晋有纷争呢?干脆将这名额拿出来,
看福晋是如何安排好了。
钮祜禄氏那边倒是高兴:“正巧我也想到了这事儿呢,敢问嬷嬷,四阿哥这伴读……需得几个人?”
嬷嬷顿了顿才笑道:“不超过两个。”一个也行,两个也行,但三个就不行了。
钮祜禄氏笑道:“福晋娘家可有合适的?”
一边说着,就往嬷嬷手里塞了一块儿银子。
嬷嬷笑道:“那拉氏家……倒是有几个年龄相当的,不过,这事儿也需得问问福晋。”
钮祜禄氏赶紧点头,问呗问呗,她塞银子就是这个意思。嬷嬷既然是那拉氏贴身的嬷嬷,那她收了银子难道回头不会和那拉氏说吗?但凡说了,福晋也就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随后,耿文华那边就得了消息——钮祜禄氏的额娘上门,带了两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
不用问就知道,必定是钮祜禄家的人。
她也没有和弘昼说,只弘昼自己从前院回来,咋咋呼呼的:“和我们一起听先生讲课,会的比我们多,不过先生不问,他们就不说话,很是没意思。”
人家是来当伴读的,不是来求学的。主子跟前,那肯定不能太冒头啊。抢主子的风头,那才是脑子有问题。
耿文华也只听一听就过了,但后来又听弘昼念叨,说是钮祜禄家的小孩儿,走了一个,只留下一个,倒是又来一个那拉家的,是嫡额娘的侄子。
耿文华并不是很关心伴读的事儿,胤禛之前说给她找几个有经验的老农,问问这做粉条的事儿,现在总算是有了回应了——她前面那些步骤并不算错,但后面是少了一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