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东西了啊?”
晴雨表其实原理是比较简单的,就是根据空气中的水因子的多少,来推测会不会下雨——下雨之前,天气都是比较潮湿的,也就是空气中水分含量过多,会导致某些材料变色,或者改变体积之类的。
之前内务府的工匠曾经做出来过温度计,甚至因为有这个温度计,耿文华还曾想过大批量饲养鸡鸭,人工孵小鸡之类的事情。不过后来不了了之,因为兽医行业稀缺,万一出了鸡瘟她怕是搞不定。
再者,禽流感这东西,在现代可能不太算什么大事儿了,但是在这个年代,真的是能死人的。她并不敢尝试,生怕造成杀孽。
温度计和晴雨表,在某些地方是有些共同点的,但她从没联想到晴雨表这东西上。
“我能不能……算了,万一拆开就坏掉了呢?我回头自己想想,看哪种材质比较符合要求。”耿文华说道,胤禛沉吟了一下摇头:“其实这东西,作用并不是很大……只能推测短时间内天气变化,但短时间内天气变化,我们民间也是有许多推测方法的。”
唐朝就有相雨书,就是推测下雨天气的书本。
后来康熙也让人编纂过气象书,就是让人收集民间关于天气的观测,然后让工部官员编纂成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谚语,再通过官府,在民间传颂。
现下民间是有已经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推测天气的办法,一看云彩二看天,三看动物四看树,有经验的老农,甚至在地里走一趟,都能推测出来接下来几天是要下雨还是晴空万里。
耿文华笑眯眯的:“我觉得还是有点儿用的,若是造价不高,民间百姓该家家户户有一个的。王爷没晒过粮食怕是不知道,晒粮食的时候是最怕突如其来的雨水了,这种雨水是最没办法推测的,明明上一秒钟还是艳阳高照,下一秒你一眨眼,就是大雨倾盆,若是能有这么个东西……”
说着她自己就卡住了,因为忽然想起来,这东西的准确率也不知道是如何,万一错那么一两次……这可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