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或者,朝廷可走访民间,寻找这方面有才能的人?
胤禛的想法,耿文华暂且是不知道的。怎么说呢,纺织厂这个东西,她是投入了很大的希望的,这东西所带来的影响后果,不光只是赚钱来养活印刷铺子这一条,还有改变大清的经济构造——她始终记得历史书上的那句话,明朝因为纺织业的发展,是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趋势的。
当然,她肯定没这个本事来引导社会的发展,再者,资本主义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出现转型,对社会必然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若是在大明昙花一现的东西,在清朝出现了长久的影响,这个社会会走往哪个方向,她也不敢保证。但肯定不会更坏,一旦慈禧再说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之类的话,民间百姓,或有反抗之力,耿文华也知道这点儿是她……想当然了些,反抗这种词,并非是看你有钱没钱的,而是看你有没有骨气的。
可钱是人的胆量总还是有些道理的。
改变社会的属性这点儿,耿文华是不敢奢想的,她就是,将曾经萌芽了,但又被扼杀了的东西,给再次拿出来,让它有机会再发芽一次而已,至于它长出来之后能不能存活,中间会不会发生变异,又会不会被人连根拔起连盆端走,耿文华是不去想的。
再有一点儿呢,她想给明清两朝,备受压迫欺负的女人们一个机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反抗命运的机会。
她不敢说自己是救世主,她能做的,可能就是对眼前所能看见的这一片,伸手所能触摸到的这一片,伸一伸手。她能改变的,可能也就只是十来个,二十多个,最多最多一百多个女人的命运的。
但勿以善小而不为,谁能说这一百多个女人不算人呢?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觉得自己能力小,就什么也不去做。说不定这一百个女人被改变了命运,她们又影响了身边的人,一个人改变十个,这一百个,就又能改变一千个了。
若是她什么也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