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九十七章.交涉(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沈首辅派人刺杀下官的传闻?下官倒也曾听人提及过。”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沈、黄二人皆是眉头一皱。

    官场之中,遣词用字皆是非常考究,什么情况之下该用什么词句也皆有规矩,官员们在这方面也皆是小心翼翼,生怕会造成误解。

    比如现在,对于“沈常茂派人刺杀赵俊臣”的流言,黄有容将它称之为“谣言”,意思就是完全不可信,乃是有心人居心叵测的造谣生事,而赵俊臣则是将其称之为“传闻”,隐藏意思就是赵俊臣并不否认这个流言的可能性。

    所以,听到赵俊臣的用词之后,沈、黄二人皆是心生警惕,而三人之间原本还算融洽的气氛,也顿时冷场了。

    尤其是沈常茂,更是眼中泛着冷意,觉得赵俊臣想要趁机攻讦自己,心中暗暗考虑着应对之策。

    在沈、黄二人的警惕注视之下,赵俊臣轻轻叹了一声,再次讲诉了一遍自己胡编乱造的证据:“不瞒沈首辅与黄阁老,其实下官遇刺之际,那行刺下官的凶徒曾说过一句,‘你要讨好皇帝也不能挡了所有人的财路’……”

    说到这里,赵俊臣突然闭口不谈。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开口,沈、黄二人更是面色一变。

    他们皆是聪明人,皆是从这句之话中推断出许多结论。

    难道,真是有人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刺杀赵俊臣?那样的话,若是这件事传了出去,在真凶落网之前,沈常茂身为反对商税整顿的朝廷官员领袖,岂不是嫌疑更大了?

    虽然,沈、黄二人并不相信赵俊臣所提供的证词,但赵俊臣乃是唯一的当事人,又是受害者,沈常茂与黄有容也无法指责赵俊臣胡编乱造。

    于是,黄有容吃惊之下,连忙问道:“关于这件事,赵大人可有向其他人透漏?”

    赵俊臣先是摇头、然后又点头,说道:“这件事颇是敏感,所以下官并没有透漏给各个衙门,生怕会造成庙堂的局势混乱,只是在陛下询问之际,下官不敢欺君,向陛下详细说了一次,除此之外,应该再没有其他人知道了。”

    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沈常茂的表情愈加阴沉了。

    只要德庆皇帝知道了此事,以德庆皇帝的性格,接下来就必然会有激烈反应,自己也必然会有大麻烦,那么其他人知道不知道又有什么区别?

    良久之后,沈常茂缓缓说道:“老夫与赵大人你虽然是政见不合,相互间的关系也谈不上和睦,但老夫身为内阁首辅,沉浮宦海三十余年,办事自有底线,如今也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所以赵大人遇刺的事情,绝对与老夫无关……老夫话尽于此,若是赵大人不相信,老夫也无法强求!”

    说完,沈常茂恢复了往常的冷厉表情。

    恐怕,赵俊臣接下来若是再透漏出任何怀疑沈常茂的意思,那么沈常茂马上就会起身离开,双方今后就要再次手底下见真章了。

    若是其他官员,遇到这般情况,恐怕还会继续试探几句,甚至会想办法拉拢赵俊臣为自己说话,但沈常茂则不同,他的性格一向决绝,办事风格也一向激烈,他虽然会尽量避免麻烦,但并不惧怕麻烦,若是过于逼迫他的话,那么他往往就会制造出更大的麻烦。

    也正因为如此,沈常茂一向是很少有人敢招惹,即使是赵俊臣,若不是遇到现在的特殊局势,也绝不会轻易的招惹沈常茂。

    此时,沈常茂见赵俊臣完全不信任自己,又隐隐有将脏水泼到自己身上的意思,却是再次犯了脾气,压根没有继续试探的意思。

    见沈常茂这般模样,赵俊臣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却是主动退了一步,说道:“其实,下官也相信,沈首辅您是绝不会办出这种事情的,您乃是内阁首辅,又一向是品性高洁,岂会做出这么下作的事情?正如黄阁老所说,市井间的那些流言蜚语,必然是有小人想要挑拨离间,下官是绝不会相信的,为了沈阁老的声誉,到了明日早朝之上,下官也愿意亲口表明立场。”

    沈常茂见赵俊臣主动退让了一步,先是一愣,接着又眉头一皱,等待着赵俊臣继续说下去。

    以沈常茂对赵俊臣的了解,知道赵俊臣一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若没有一定的好处,他绝不会帮助沈常茂摆脱这场麻烦,所以赵俊臣接下来一定还会提出交易条件!

    事实上,沈常茂还真是猜对了。

    赵俊臣很清楚,若是没有切实证据,自己很难利用这件事对沈常茂造成真正的打击,最多也只是给沈常茂制造一些麻烦罢了,但或迟或早,沈常茂总能够解决掉这些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