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二十二章.乘棺灭蒙.(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将军的意思是……”

    王英说道:“我的意思是,汪先生你完全可以向巴根提出建议,让准噶尔汗国效仿当年成吉思汗的手段!当年,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征服了色目人之后,就让色目人攻打南宋,征服了一部分汉人之后,又会驱使这些汉人前去攻打色目人的领土!如今,准噶尔汗国也可以有样学样,他们俘虏了汉人之后,就把汉人俘虏带去西域,让汉人俘虏们对付西域的叛乱,他们攻打汉人领土的时候,就让哈萨克、诸察合台、叶尔羌的军队冲在前面,这样一来,他们不论是内部维稳还是外部扩张,都可以从容许多,还可以弥补自身兵力的不足!”

    汪泉的眼神也亮了起来,接口说道:“最重要的是,巴根他接受了这个建议之后,就不会随意驱使汉人俘虏送死,甚至还会刻意扩大汉人俘虏的数量,而这些汉人俘虏也只会交由你我统帅,咱们拥有了这支力量之后,也就可以站稳脚跟,甚至是拥有不逊于部落首领的地位!”

    王英点头道:“汪先生果然睿智,竟是一点就透!我就是这个意思!”

    汪泉隐隐有些兴奋,只觉得自己的前途已经敞亮了,连连点头道:“若是这样的话,我倒是有几分把握可以说服巴根!”

    王英的眼神深处闪过了一丝讥讽,但表面上则是郑重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一切就拜托汪先生了!”

    巴根如今已是非常信任汪泉了,有了汪泉的建议,巴根或许就不会再硬逼着明军俘虏们在攻城战中送死,明军俘虏们也就可以保证一部分有生力量。

    然后,再等到关键时候,这些明军俘虏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与此此时,巩昌府以东的汉中府境内,一支规模庞大的明朝军队正向着巩昌府的方向连夜行军!

    这支军队的兵力高达五万有余,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又分为了前军、中军、后军三个部分前后呼应。

    前军部队大都是固原军镇出身的边军将士,他们熟悉巩昌府的环境,负责赶在最前方领路;后军则是由禁军精锐与后勤队伍组成,规模最大、兵力最多,但行军速度却是稍慢,所以就拖在最后;至于中军部队,自然就是赵俊臣所组建的战兵新军了!

    这段时间以来,在赵俊臣的各项政策激励之下,战兵新军原本就是士气高昂、战意强烈,哪怕是很快就要与蒙古联军拼命,战兵新军的将士们也是毫无惧意!

    事实上,战兵新军此时得战意士气更要比往常时间更加强烈许多!

    因为,钦差赵俊臣这一次决定要亲自领兵作战!

    如今,在中军之中,赵俊臣盘坐在一樽棺材上,与战兵新军的将士们一同赶路!

    你没有看错,赵俊臣这一次既没有乘坐轿子、也没有乘坐马车、更没有骑乘战马,而是乘坐着一樽棺材、由八名身强力壮的将士抬着赶路!

    很显然,赵俊臣这是模仿清末左宗棠“抬棺入疆”的手段,借此来表示自己在这场战事之中已经抛开了生死,要与全体将士共存亡!

    左宗棠是“抬棺入疆”,赵俊臣则是“乘棺灭蒙”!

    只不过,赵俊臣比左宗棠还要更加激进,左宗棠好歹也是乘马而行,棺材只是跟随在马后,而赵俊臣则是直接乘坐在棺材上,完全没有任何避讳!

    大军从海原城出发之后,赵俊臣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命人抬出了这樽棺材,然后就盘坐在棺材上随军而行,但所有人都是看出了赵俊臣的心思与用意!

    这样一来,别说是赵俊臣嫡系的战兵新军了,哪怕是固原边军与禁军将士们,也因此而士气一振,所有人都对赵俊臣的决心钦佩不已!

    但对于赵俊臣而言,自己“乘棺灭蒙”除了激励士气之外,也只是一场秀罢了!

    若是可以顺利围剿蒙古联军,固然是一场不世奇功,但赵俊臣依然是犹觉不足,认为这只能证明自己的军略能力不俗,却是缺乏了一些戏剧性,不足以让世人们津津乐道,也不足以彻底扭转自己的名声!

    所以,赵俊臣才会创造“乘棺灭蒙”这么一场秀!

    世人就是这么奇怪,总是下意识的否认人性复杂,他们认为好人必然是纯粹无瑕、坏人就肯定是处处皆坏!

    在此之前,他们眼中的赵俊臣是一个大贪官,所以就认为赵俊臣必定是一无是处、毫无优点,完全不承认赵俊臣幸苦维持国库钱粮的功劳苦劳!

    但若是赵俊臣顺利剿灭蒙古联军之后,“乘棺灭蒙”的事迹就会传扬出去,所有人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像是这样一个为了江山百姓抛却生死的官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