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三节 儒墨合一(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么哪怕有君王背书和支持,也会被现实打成渣渣。

    譬如谷梁学派……

    在张越回溯的资料里,宣帝亲自下场,不惜在石渠阁会议之中为之背书。

    然而,宣帝一挂,就被公羊打成了猪头。

    即使是宣帝活着的时候,谷梁也常常被揍的不得不去喊宣帝拉偏架……

    而当时谷梁学派面对的还是一个被谶讳之说绑住了手脚的公羊学派。

    只能说,一个既能嘴炮,又有行动力,还有法家当打手的公羊学派太bug了。

    天子听着,心里面非常赞同。

    君王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容易被忽悠,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悠的了。

    不容易被忽悠,是因为他们见过、看过和经历过的人与事情太多了,一般人很难忽悠他们。

    容易被忽悠则是君王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只要抓住了他们的软肋,你就会发现,他们也是凡夫俗子。尤其是当今这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虽然已经六十几了,但却依然有着一颗稚子之心。

    他不止相信童话,连神话也相信。

    而张越所言的,也都是现实存在,记载于史书和经典之中,被汉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事情。

    他只是在这些认知之上,稍微加了点私货罢了。

    就像后世的一些公知们,鼓吹什么德国磨坊,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又虚构一个落樱神斧,胡扯了夏令营里的奥特曼们。

    明明漏洞一大堆,不也有无数人深信不疑?

    甚至觉得是真理,哪怕证据摆了一堆,也当做看不见!

    为什么?

    因为,这些人向往和憧憬别人为他们描述的世界,他们想要一个这样的世界和体制。

    而张越现在所说的,不止沉迷于修仙,渴望长生的这位君王一下子就认同了。

    就连在这殿中的几个侍从,也都深以为然。

    三代与先王之政,通过战国数百年,诸子百家先贤们的不断美化与升华,在汉季早就已经篆刻进每一个人的骨髓深处。

    哪怕当年的秦帝国,也是深信不疑,要不秦始皇也不会疯狂s三代先王的行为,去封禅泰山了,巡幸天下了。

    而在汉季,百年来黄老学派和儒家的学者、士大夫们,进一步的将这些东西,深埋进人们的基因之中。

    于是,致太平的思潮,深深的席卷所有阶级。

    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士大夫庶民,人人孜孜以求。

    所以董仲舒登高一呼,立刻从者如云,大势之下,百家辟易,连黄老学派都只能龟缩起来。

    “卿所言,朕早有所感矣……”天子微微起身,很是骄傲的握着腰间的佩剑,作为君王,他自然早就觉得自己是特殊的,是受天地所钟,神明所爱的特殊之人。

    也早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呼唤他。

    只是,一直不得其门而已。

    如今,听着张越一说,他当然就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直在呼唤他的东西了。

    心里面更是埋怨不已:“朕当年封禅泰山,巡幸天下,随驾大臣文武数以百计,为何无人提醒朕要盟誓天地?”

    在他看来,若是早有人提醒他,应该盟誓天地,立下大愿,再践此大愿,就能与三王五帝并列。

    说不定这会他都已经得到了上苍的赏赐,登仙成神也说不定!

    搞到现在,他都六十好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再想要巡幸天下,封禅泰山也没有那个力气了。

    真是……

    想到这里,他就道:“朕若遭遇爱卿二十年,则大事成矣!”

    说着就垂头丧气,感慨不已。

    “陛下何故沮丧?”张越见了,立刻恭身‘鼓(忽)舞(悠)’道:“太公望八十岁遇文王,尚且能佐武王伐纣,开周之世,陛下既受命于天,如今醒悟天命之职,岂言晚矣?”

    “且夫,三代之治,也非一代人之力,夏之政始于禹,至少康之时,终臻大成;而商之政,始于汤,历伊尹之政,盛于盘亘;周之治始于文王,经武王、周公,至于成康之时,方至与极!”

    “然,禹、汤之神灵,迄今垂于天地,此岂非天之赏?”

    张越很清楚,他必须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样的信念根植到公羊学派的年轻人心里。

    不然的话,这些理想的浪漫主义者,中二气息一发作,就会嚷嚷着去找新王了。

    在事实上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