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三节 胡建的疑虑(1)(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了县衙正厅。

    …………………………………………

    “臣建拜见长孙殿下,侍中公……”胡建捧着书简,微微恭身拜着。

    他身后十余名年轻的官吏,也都满脸兴奋,带着崇拜的恭身作揖。

    但张越和刘进,却是被吓了一跳!

    因为,出现在他们面前胡建和他的属下,全部都顶着一双双巨大的黑眼圈,看上去似乎很久没有好好的休息过了。

    “卿这是怎么了?”刘进连忙起身,道:“来人,快给胡县尉及诸君备座……”

    “诺……”立刻有着下人,将胡建等人带着两侧,安排坐下来,又奉上茶水。

    “公等为何如此疲惫?”张越也是忍不住问道。

    讲道理,给刘家当官,可比给朱元璋当官幸福多了。

    汉制,所有官吏,无论是有编制的还是临时工,统统享有五日一休沐的合法带薪休假。

    除此之外,逢年过节,也有假期。

    若是政绩出色,考核为‘最’,那么这个官员还可以享受每年两个月的带薪休假。

    除了薪俸有些低外,汉室官员的福利和待遇,已经全面超越了之后所有王朝。

    讲道理的话,胡建等人不该是这么个情况啊。

    胡建闻言,却只是微微颔首,答道:“臣等既蒙殿下、侍中信重,委以新丰刑罚之全权,臣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不慎重之,不敢不细察之,不敢不敬畏之……”

    “商君曰:杀人不为暴,赏人不为仁,臣等安敢轻废乎?”

    刘进听着,凛然正色,拜道:“胡县尉所言,孤知矣,谨受教!”

    经过了无数事情,特别是看了大量其他学派的著作和论述后,刘进现在已经知道了。

    仁义道德,不止是儒家在讲。

    法家、黄老学派还有墨家,都在讲。

    只是彼此定义的‘仁义道德’的含义有所偏差。

    就像法家,法家认为的仁义,是公平。

    而胡乱的杀人和施加刑罚,或者随随便便的赏赐和加恩,是法家所反对和唾弃的。

    法家是多酷吏,但正统的法家官员杀人一定是依法处置。

    “不敢当殿下缪赞……”胡建深深拜道:“臣今日来,乃是欲向殿下及侍中汇报臣与臣诸官上任以来,所置案件及新丰刑狱之事……”

    说着他就打开了面前的简牍,道:“自臣受命以来,累计审讯、提审、决案三百余起……其中,两百起为公室告,余者皆为非公室告……”

    刘进听着,有些不解,对张越问道:“张卿何为公室告,何为非公室告?”

    张越听了,答道:“回禀殿下,公室告者,贼盗、杀伤、侵害他人也,非公室告,子盗父母,父母擅杀、伤子女、奴婢也……”

    “依汉律,公室告,官府提讼,非公室告,民自讼,且若为子告父母、奴婢臣妾告主,若非涉及大不敬、无道等罪,皆勿听……”

    “此外,若是父母告子女、妻告夫,皆三环,三环而后听!”

    简单的来说,这是汉承秦制的一个明显证明。

    整个汉律的系统,都是从秦律复制过来。

    虽然百年来,老刘家自己打了不少补丁,修改和增加、删除了无数条款,元光后更由张汤带头搞起了‘春秋决狱’。

    但在实际上,整个汉律的精神和核心,依然是秦法秦律。

    而在这个体系之中,最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将公共犯罪与家庭犯罪分开。

    公共犯罪,追查到底,无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只要被察觉,官府就有义务有责任追究犯罪分子的责任。

    而家庭犯罪,则是民不举而官不纠。

    甚至,即使百姓要告,有些事情,也是不允许上告的。

    譬如子告父母,奴婢告主,官府绝对不许受理,假如原告坚持要告,那就要先追究这个人的法律责任!

    反过来,父母告子女,丈夫告妻子,妻子告丈夫,都需要三环,三环之后才可以受理。

    什么叫三环呢?

    就是三次劝说和调解。

    请地方三老、有名望的士大夫和家庭内部以及官府的人士去劝说、祢和,尽量争取原告和被告之间的和解。

    在这个角度来说,法家对于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维护也是相当积极的。

    刘进听完张越的解释,觉得很合理,便点了点头。

    但他哪知道,儒家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