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一十五节 大炼钢铁(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越抬起头,望着这些竖炉,脑海中无数资料与消息闪过。

    兰台记载的数据和后世的数据,立刻就综合到一起,让他在脑海中形成这些竖炉的基本参数与三维结构图。

    它们应该是一种标准的竖炉。

    所谓竖炉,顾名思义,就是直立的冶铁炉。

    这是冶铁技术在汉代进步标志之一旧秦和战国时期,铁已经开始被诸夏民族冶炼和运用在各个领域。

    但是彼时,冶铁技术不过关。

    炼出来的铁,质量差,含硫量高,易脆易断,与之相比当时已经成熟的青铜技术,要可靠和稳定的多。

    所以,战国时代的结局是大规模制造和使用青铜兵器的秦国,靠着登峰造极的青铜技术,吊打了使用各先进的铁兵器的东方列国,完成统一!

    但在汉季,一切都改变了。

    因为,冶铁炉出现了!

    当这种划时代的高炉出现,立刻就淘汰掉了旧有的坩炉炼铁。

    特别是在汉少府和那些曾经的超级铁商工坊之中,大型冶铁炉,迅速的淘汰掉了坩炉和曾经的青铜冶炼业。

    至迟在当今天子统治时期,竖炉技术开始出现。

    并立刻取代其他旧有的冶铁炉。

    这种竖炉,可能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充斥着各种缺陷和不安全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但在当代,却是汉家强大的根基之一。

    因为……

    以张越所知,后世的考古学家曾经发现和出土了大量汉代竖炉遗址。

    经过复原后,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这种竖炉,平均每日可以出铁05-1吨,或者冶炼200公斤以上的精铁。

    尤其是在古荥镇出土的完整汉代中叶竖炉,让人叹为观止。

    而综合兰台的记录与后世考古发现的数据。

    张越现在已经知道,这些竖炉是用耐火的铝土以版筑法夯成。

    四周炉壁,使用大量的耐火石英石烧制的耐火砖。

    拥有外部加料口和多个人力鼓橐。

    而眼前这五座竖炉,最矮的恐怕也有三米高,最高的甚至可能达到了五米!

    属于本时代最好的冶铁炉!

    保守估计,仅仅是这五座竖炉,只要原料充足,每日可炼精铁三千斤。

    也就是15吨以上的精铁。

    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了西方欧陆十七世纪末的冶铁技术。

    只是……

    “还是不够啊……”张越在心里想着。

    目前,汉家天下的冶铁产量,大约是每年两百万斤到两百五十万斤左右。

    大约相当于5000-7000吨左右的生铁年产量。

    这么点产量,怕是连后世一个淘汰的粗钢厂的一周产量也不如。

    而天下每年的生铁需求量,却远超这个数字。

    所以,汉家的铁器一直供不应求,以至于国家每年能通过官营铁器,获利数万万!

    只是在目前来说,新丰的冶炼规模也差不多到极限了。

    主要是因为新丰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炭。

    只能从蓝田县的铁官那购入。

    而蓝田县的铁官,每月的产铁规模也有限的很。

    现在,汉家已知的富铁矿,都在蜀郡、南阳和齐鲁。

    所以呢,在新丰发展超大型冶铁工业,几乎没有什么未来。

    但是,发展高端炼钢技术,却是可行的。

    毕竟,少府每年都会有数十万斤的废旧铁器要处理。

    这些废旧铁器,基本都是从汉军退役的兵器或者官奴婢、刑徒们用烂的各种工具。

    少府一般选择将它们回炉,再制造成新的武器和工具。

    若能解决高炉炼钢的技术难题,那么就可以从少府手里,拿到这些废弃铁器,将它们变成粗钢甚至是性能优越的钢铁!

    而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这样想着,张越就下定了决心。

    钢铁,哪怕是粗钢,在如今的汉室,也是奢侈品!

    一把掺钢的宝剑,常常作价数万。

    若是用精钢打造的宝剑,百金、千金也只是等闲。

    更关键的是,从铁到钢这是巨大的跨越。

    少府的那些废弃铁器,若全部练成粗钢,就是差不多一两千吨的粗钢,完全可以将汉军的精锐的武器装备换成全钢兵器。

    一下子就能将汉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