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六十九节 贸易(2)(第3/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公卿反对,最多嘴皮上反对,当今反对,那才会真的没戏!

    天子一听张越的话,给了张越一个‘算你识相’的眼神,整个人更是开心不已。

    他试探着问道:“以卿之见,在玉门关等关津设吏征税,一岁能得几何?”

    张越在心里想了想,答道:“以臣的估算,在现有的贸易量上,岁入数千万应该是可以的……”

    “数千万?”天子一听,就有些兴趣缺缺了。

    几千万而已,只是聊胜于无。

    张越一看,赶紧打气,画起大饼:“这只是现有的规模估算的结果,若贸易额扩大十倍,以臣之见,岁入未必少于田税……”

    “十倍?”天子有些不是很相信:“恐怕不容易吧?”

    如今的丝绸之路贸易,每年的交易量都很大。

    大量丝绸、大黄、茶叶,通过玉门关外的楼兰,中转到整个欧亚。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每年汉室对外出口的丝绸、陶器、漆器,有差不多一半是被匈奴人买走的。

    特别是丝绸和漆器,匈奴需求量特别大。

    因为,在汉匈开战前的那七十年中,汉家的丝绸和漆器,早就通过各种榷市,流入匈奴,进而培养出了匈奴国内的消费群体。

    别看匈奴人,一直在嚷嚷什么‘汉朝人的糖衣炮弹,腐蚀不了骄傲的引弓之民’。

    但身体却是很诚实的忍不住买买买。

    更不提,在匈奴国内,还有着大批的投降汉军将领、贵族、官吏。

    这些人,可受不了吃羊肉、奶酪,穿羊皮袄的蛮夷生活。

    哪怕投降,也要锦衣玉食,高粱牛肉,不可或缺。

    匈奴人为了笼络这些人,从赵信时代开始,就从汉室商人手里大量购买丝绸、漆器、中国美食。

    再说,匈奴帝国也需要通过丝绸贸易来获取资金。

    所以,仅仅是匈奴这个大客户,就已经足够汉室商人赚的了。

    而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