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三十六节 铁与火(1)(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理因为高温而液化的金属液。

    将之视为废物。

    毫无疑问,锻铁科技树是死路一条!

    欧陆的锻铁,虽然有含碳量低,易于加工等优点。

    但前路已绝!

    事实上,后世西方欧陆的炼钢技术和钢铁工业的各种转炉,是从中国的铸铁科技树上重新发展出来的。

    就连后来名为锻铁的锻件,也是以高温熔炼铁矿石,得到生铁再精炼而成。

    低温加工,死路一条!

    没有任何潜力可言。

    而东方的铸铁件,看似太脆,实则,充满未来。

    就是现在,诸夏的工匠们也能用自己的智慧,将铸铁再加工,以炒钢术和灌钢术将之加工成为钢铁。

    后世的钢铁厂中的各种炼钢炉,其实向上追溯,它们的祖先就是汉代发展起来的炒钢术和炒钢用的坩炉。

    所以,假如现在为了图方便,走上低温锻铁的道路。

    那是遗祸千古!

    而且,其实也没什么卵用!

    在工业革命前,古代中国的生铁产量,一直遥遥领先。

    甚至,哪怕在现在,中国的生铁产量,就已经相当于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生铁年产量。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而原因就是,铸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无论在那个情况下,都遥遥领先锻铁工艺。

    而且,铸铁科技,是先难后易。

    白口铸铁,确实应用范围比较少。

    这也是在战国时期,最初的铁被称为‘恶金’的缘故。

    但是,发展到现在,铸铁的性能已经远超当时。

    至于产量?

    吊起全世界打都可以了。

    在漫长的封建史中,独有东方中国能生产出足够满足国家军事、经济使用的铁。

    而其他国家和文明的铁产量?

    连军事需求都很难完全满足,遑论应用于民用了。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