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四十九节 敲打(2)(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这……”王豫听着,战战兢兢,只能趴在地上,连气都不敢喘。

    青州的八郡两国的问题,作为齐郡太守,他当然是心知肚明的。

    实际上,青州的问题症结,就在齐郡,就在临淄城!

    为了满足天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刺绣绸缎需求,整个青州,全力以赴的生产着丝帛布匹和其他各种商品。

    在很久以前,青州的士大夫官吏贵族就已经发现了。

    比起单纯的从土地获得收益,很明显,经商之利百倍于土地所出。

    一亩地,播种种子一斗,至秋收至多不过能得粮食三石。

    所得之利,不过三十倍。

    这还没有扣除耕作花费的劳动力和其他支出。

    但若是种桑养蚕抽丝的话,其利润就高的多了。

    同样的一亩地,若是种植桑树,以十步一树的密度来算,一亩地能种桑十二株(关东行小亩,以百二十步为亩),这十二铢桑树每株每年至少可以采摘四十斤桑叶(汉斤,相当于现在的十公斤左右),十二株桑树可以得桑叶四百八十斤。

    每四百斤桑叶能养蚕一箔,得蚕丝四斤。

    每斤丝市价两百钱,一亩桑田,一岁能产出价值四百余钱的蚕丝。

    这还只是蚕丝的价格。

    但已经远超了种粟的收入!

    若将蚕丝加工为帛,依照金布律的规定,一匹标准的官帛应该长八尺,宽两尺五寸,重量不得低于二十两。

    换而言之,一匹帛应当重一斤又四两。

    而这样的一匹帛布,官府平贾标价三百五十钱。

    而按照丝价,一匹帛所需的蚕丝原料,不过两百五十钱。

    差价一百钱!

    而这只是官价,没有哪个傻瓜会真的按照官府规定的平贾价格交易。

    事实上,在临淄城中,商人要买帛,不拿出四百钱以上,根本不要想买的。

    而且,这还只是最初级的帛布价格。

    绸缎和刺绣的价值,比帛布要贵两到十倍!

    最好的刺绣,不过巴掌大小,甚至能卖到一千钱!

    简直就是暴利!

    在这样的暴利面前,齐郡和整个青州,早就疯掉了。

    贵族士大夫官员,纷纷参与。

    地痞游侠无赖,为其爪牙。

    子钱商人充当帮凶。

    所有人都不遗余力的,迫使自耕农破产,然后逼迫他们进入城市,从事织造业,或者进入各自的庄园,参与桑麻业!

    青州全境的桑麻业,鼎盛到,在现在已经占据了天下超过七成的丝帛布匹供给。

    剩下三成里,有两成是陈留郡占据的高端产品。

    而余下一成,被其他势力瓜分。

    也是靠着这个,临淄才能有今天的人口规模。

    一百万人口,猬集在临淄城中。

    要说不害怕?

    那是骗人的!

    但,财帛动人心啊!

    在临淄城里,贵族官吏士大夫和商贾、游侠地痞无赖、底层人民,形成了一个生态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只能自求多福。

    本来,其实在三十年前,齐郡的贵族官员们,还没有这么没底线。

    那时,他们更热衷于将农民搞破产,然后兼并他们的土地,让他们充当奴婢或者佃农。

    但,在暴胜之持节南下后,他们就发现,这样做风险太大了。

    所以,就不再强迫人民为奴为婢,而是将他们赶进临淄城。

    结果,大家很快就发现,这样做的剥削效率,可比以前高多了!

    大部分进入临淄城的农民,最终都变成了大家的无偿劳动力。

    他们必须日日夜夜,辛勤的织造。

    但所得的报酬,仅够半饱。

    绝大部分利润,都被垄断了丝帛的商人们所剥削。

    而这些商人,又被食物链更高层的士大夫贵族官员所剥削。

    更重要的,所有的织户,都几乎不可能翻身。

    他们在临淄城住的越久,欠下的债务就越多。

    多到几辈子都还不清!

    这迫使这些人民,从生到死,都必须贵族官员服务。

    他们的血汗,变成了上层士大夫贵族官员们的歌舞宴席,珍馐宝物。

    还有什么事情,比现在这样的情况更舒服的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