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六十八节 交易(1)(第5/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别善良、体恤自己的奴婢,不舍得他忍饥挨饿,让他顿顿吃饱、穿暖。

    以自耕农为例,

    一个成年男子,每月口粮标准是两石,一年需要二十四石粟米,价值两千四百到三千钱。

    其四季用衣,每季给一套新衣,每套价值两百钱,也就八百钱。

    除此之外,依照汉律规定,奴婢算赋以五算。

    也就说一个奴婢,每年需要缴纳六百钱的人头税。

    故一个奴婢,买回来后,一年理论上最大开支是四千四百钱。

    而其能创造的剩余价值,说出来,恐怕能吓死人。

    哪怕只是让这些奴婢耕作,以最低效率,一个人只能耕作五十亩,亩产两石来算,也是一百石粟米,价值一万钱以上!

    盈余五千四百钱!

    但,地主豪强权贵们,怎么可能只让奴婢耕地呢?

    农忙之余,让他们从事副业生产,也是肯定的。

    而最大的副业,就是替人服役。

    起初,这只是部分权贵才能享有的特权。

    但很快,事情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因为,当黄老政治家从政坛谢幕,上台的法家和儒家官吏,可就没有那么脉脉温情了。

    法家喜欢一刀切,儒家则不喜欢关注琐事。

    于是,就导致了一个可怕的结果在太宗、先帝时期,权贵们将自己的奴婢拿去服役赚钱,只能在有人愿意出钱请人服役的前提下。

    而现在,法家和儒家,搞了个一刀切所有人民都需要缴践更税无论他去不去服役。

    区别只在于,北方的郡国,官员拿钱消灾而东南一带,吏治败坏,没有节操的官吏,无论你交不交税,都要去服役。

    对法家和儒家来说,这样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法家希望自己统治的百姓,听话顺从和服从。

    而儒家虽然嘴上喊着‘仁政、善政’,但若是要他们向黄老学派的政治家那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