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零三节 太孙(1)(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百姓其实根本不知道刘进是谁?做过什么事情?

    但也都全身心的支持、拥戴起了长孙。

    于是,当市井和朝野的气氛,都达到一个临界的时候。

    丞相澎候刘屈氂、御史大夫暴胜之、太常卿商丘成等人联名上书天子,以‘如今太子主持治河,国无长储,社稷不安’的名义,请求‘择太子诸子中者贤能者,以建元储’。

    天子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而且,拒绝的理由清新脱俗朕孙无有贤能之人,安能奉宗庙、承国家?

    于是,群臣沸腾,再接再厉,继续上书恳求天子‘为天下计、宗庙计’册立太孙。

    针对天子上次拒绝的理由,大家一致认定‘陛下实缪矣!’。

    为什么呢?

    长孙进,允文允武,天下倾慕啊!

    再没有比长孙更合适的人选了!

    为了天下社稷和宗庙祖先,陛下应当机立断。

    天子接到奏疏后,第二天诏下御史台,明告群臣,再次拒绝。

    这一次拒绝的理由,就跟奇葩了!

    天子认为,长孙虽然‘有所长’,但是论起贤能。

    还是远远不如一些宗室精英的。

    譬如‘朕兄子刘义,为安县县令,贤德非常’,还有‘朕弟子赵王刘昌,文武双全’。

    你们这些不懂事的大臣,为什么就只盯着朕的孙子呢?

    目光太短浅,胸襟太狭隘了。

    于是天子狠狠的训斥了一番群臣,要求他们站在更高的眼界,以天下为重,全盘考虑。

    好嘛……

    群臣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然后,潮水般的奏疏,在一个时辰之内就淹没了兰台。

    这一次,上至列侯公卿,下至有司佐吏,纷纷上书,甚至还有长安三老、地方贤达,也都上书天子。

    每一个人都一致认为,没有比长孙殿下更贤能的人了。

    陛下您举的那些宗室子弟,虽然精英,但如何能与长孙相比?

    每一个人都摆出了很多道理和例子。

    更有人引经据典,论证必须立长孙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于是,天子‘不得不勉为其难’的在群臣和人民的呼声下,下诏给御史大夫暴胜之说:今太子受命,主持治河,群臣皆以为,宜当立长孙进为太孙,以承宗庙,安社稷,朕再三推辞,群臣固请之!朕德薄,不知其义何在?然群臣士大夫公卿固请,其下御史,令有司议之。

    于是,长安城里,立刻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祥瑞’。

    御史们得知,如获至宝,纷纷上书,将这些祥瑞报告天子,劝说天子应当顺应天意。

    于是,天子‘无奈’,只好顺应天心民意,下诏给太常‘择吉日告于太庙’。

    同时令少府,为长孙择宫室,献元服。请大家关注威信“小 说 全 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