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节 丰收(第4/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延各地的粟米田就纷纷收获完成,并称重记录,然后进入晾晒阶段。

    各种数据纷纷涌向黑城塞,报喜的使者官员,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而居延军民,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哪怕是夷狄奴婢,也跟着开心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好事出现了,汉朝官府必然有奖!

    而在居延都尉官署,汇总起来的数据,让张越看着都是喜笑颜开。

    居延五百里汉疆,辟有垦田接近万顷。

    扣除掉菜地、只适合种植豆子的盐碱地以及官府圈起来用于种植棉花、桑麻、苜蓿草的经济、战略用地外,余下用于种植粟米的土地接近八十万亩。

    八十万亩粟米田,亩产最低也达到了三石,最高的甚至突破了六石,平均下来,差不多有四石左右的亩产。

    总产量超过了三百二十万石!

    哪怕是晾晒后,至少也可以入库两百七十万石左右的粟米。

    如今,居延军民加上奴婢,总人口大约三十万左右。

    即使全部用青壮代替,以汉家青壮每月口粮一石的标准,如此多的粮食,也足够居延军民一岁之食!

    换而言之,从此刻开始,居延实现了口粮自给自足!

    而在往年,居延每岁需要从并州各郡甚至关中转输粮食一百万石以上,才能满足居延的基本需求。

    而这一百万石粮食转输的成本,常常倍于此数。

    更需要发动至少二十万以上的民夫来从事转运。

    于是,大司农的盐铁收入,有起码一半是砸在了维系居延汉军的军事存在之上。

    现在,居延汉军口粮可以自给自足了。

    大司农的这部分收入,就获得了解放。

    它们可以投入到如今太子据在雒阳的治河都护府之中。

    由此产生的联动效应,无人能知。

    于是,张越踌躇满志,对明岁充满了期待。

    …………………………

-->>(第4/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