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一百七十节 疏勒会战(4)(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祥瑞,亩产七石,圣王之政,泽被苍生!幸甚明公,犹知君子之道,心念先王之教,明公之邀,某敢不从之?”

    “必于十月癸未,阴阳交泰之日,率汉骑六千,与公会猎于红河北岸!其时,必如明公之约,申以君子之道,用中国军礼,吾当亲被甲胄,亲持斧钺,致师于万军之前!”

    将信读完,李陵长叹一声,心情既轻松又沉重。

    良久,他叹道:“吾今日始知,吾之罪孽,竟重于斯!”

    书信之中的那一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之邦,不取杂种’,让他尤其感慨、心悸、震动!

    因为,如今的世界,现在的汉家,就是这样的一个态度。

    无论古文、今文,不分儒法,黄老……

    所有人都认定了这个事实。

    天下之间,诸夏最贵,其他皆禽兽而已。

    易曰:上九,王用出征,无咎。

    诗云:夷狄是膺,荆舒是惩!

    春秋曰:夷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又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左传干脆直接点明: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

    简单的翻译就是:你们这些两条腿走路的禽兽蛮子,莫挨我高贵诸夏贵胄!

    思想有多远,麻烦你们滚多远!

    若不想滚那就去死!

    如果你们既不想滚,又不肯去死,那就是为难我中国君子,只好伐之、刑之、屠之!

    而这些,是李陵曾经无比认同,且至今依然根深蒂固于灵魂骨髓的思想。

    只不过从前,被他以种种方式遮掩、隐藏了起来。

    如今,却被那一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之邦,不去杂种’所唤醒。

    他颤抖着放下书信,努力的深呼吸,让自己的心绪安定下来。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他反复的在嘴里和心中念诵着这一句孔子的教训,才终于将心绪安定下来。

    李陵紧紧的握住拳头,在心中发誓:“昔泰伯入吴,不失中国祭祀;萁子东亡,仍为诸夏君子……吾之大业若成,百世之后,何愁天下不尊?!”

    只要他能继续下去,继续掌握大权,拥有西域,甚至漠北。

    那么,今日世人之不解、唾骂与指责,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未来史书之上,春秋之录,必有颂词!

    毕竟,他现在已经是西域匈奴的实际统治者。

    早已深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道理。

    只要事业做得足够大,那么黑点再多,黑料再多,也不愁没人替他洗白。

    甚至,只要分量足够大。

    连汉朝君王,也要对他服软,也要拉拢他。

    就像匈奴的孪鞮氏,哪怕战败亡国,长安也会封一个安乐侯,以国宾处之。

    而一般的匈奴贵族,一旦被俘,除了为奴为婢,就只剩下一条死路。

    想着这些,李陵终于从开始的阴霾与抑郁之中走了出来,重新变得自信满满。

    他看向左右,下令道:“立刻擂鼓聚将,召集所有西域国君并大宛将官!”

    于是,隆隆鼓声在疏勒城城头响起,随之有十余名武士吹响了放置在城头的号角。

    呜呜呜呜……

    牛角声震动天地。

    疏勒城内外,无数人听到这声音,纷纷侧目。

    “摄政王聚将!”西域各国君王闻声,纷纷明了,于是目光闪烁着,互相打量,然后才纷纷向着疏勒城中的王宫而去。

    “主人聚将了!”大宛降将们却是兴奋莫名,摩拳擦掌,纷纷聚拢着,排着队兴奋的朝着王宫而去。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现在迫切的想要向他们的主子证明自己的价值。

    没办法,倘若他们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主人随时可能让别人来取代他们。

    所以,自古以来,二鬼子总比鬼子更凶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