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的统治难度就要增加一些。
而要啃下六千精锐汉骑,即使不算其他因素,即使汉家主帅犯错,他麾下的那两万骑兵不死伤过半,是休想达到目的的。
李陵可不愿因为小事而破坏大局。
而他的大局是什么?
自是鸠占鹊巢,取孪鞮氏而代之,然后南面而称王,执乾坤而宰社稷。
接着,进则可以与汉议和,得天子之册封,如萁子之于宗周一般,得享国运数百年,而青史有名,退则可以西征蛮荒,立社稷于万里之外。
至不济也能在长安有一个宅子,得汉安乐侯之封。
如今,李陵亲眼见到西域各国的混乱,更加坚定了保兵避战之想。
因为他发现,比起匈奴人,西域诸国对汉军的畏惧与恐惧,更甚几分!
若他派出麾下精锐,与汉军交战,一旦有所挫折,恐怕这些家伙立刻就能倒戈!
即使不倒戈,到时候在乱军之中,他们也难免崩溃。
届时,这些仆从军非但不能成为匈奴的助力,反而会变成累赘。
与其受其拖累,反倒不如在一开始,就留有后手。
以匈奴精锐为督战队,让各国仆从军去消耗汉军的精力与马力。
然后再择机而动。
使自身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走的有利局面。
至于诸国仆从军?
死道友不死贫道,才是正理!
只是,这疏勒一战,终究还是做过一场。
好在,李陵手里,还是有牌可以打。
现在的情况是,他麾下本部及别部的匈奴骑兵,他不肯出动,也不愿出动。
那是他的本钱,统治西域,弹压各国及内部的依凭。
而西域各国的仆从军们,又畏惧汉军,催促他们上阵或许可以。
但叫他们去死磕汉军,恐怕不现实。
唯有刚刚征服的大宛降军们,军心可用!
-->>(第4/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