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要做门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越向南,人口越少,土地越少”

    “而越向北,人口愈聚集,土地愈密集”

    “像是枌榆社,有户三千余,口约两万,比新丰县县城还多”

    “而在南方的三乡,加起来也没有枌榆社一乡多!”

    “诸君以为,这是为什么?”张越看向自己的同僚们问道。

    “可能是因为骊山之故吧”陈万年举手说道:“下官闻新丰南有骊山,山高路险,故民多不聚”

    “或许是这样吧”张越点点头,道:“但诸君换一个角度想一下,或许是因为当地的开发还不够的缘故”

    骊山周边,张越是去过的。

    不仅仅原主去过,他也去过。

    当日从南陵前往骊山,向黄家求助。

    张越就看到了骊山附近的山区情况,虽然山地多,但也有平原,也有适合耕种的土地。

    但,当地的百姓,却普遍种植小麦、高粱等作物。

    当时张越就觉得,若能在骊山地区,修建大大小小的小水利那种长度一里或者几里的渠道,将整个骊山山区打通,形成一个大型水利网络。

    那当地的农业,一定能得到极大发展!

    千万不要小看小水利。

    事实上,小水利对农业发展帮助,其实作用不比那些规模宏大的工程小。

    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小农经济社会。

    某村有水利和没有水利,是两个世界。

    前者可能小康,而后者一旦遇到气候灾害,立刻就要破产。

    所以,张越已经做好了在新丰县辖区,大修特修各种中小型水利设施的打算。

    张越看着众人,对他们说道:“新丰县北临渭河,南有戏水,水力资源充沛,虽有骊山之阻,但本官相信,只要做好了计划,拿出了决心,骊山之险不足为道!”

    “所以,本官希望诸君去以后,都仔细查找历代典籍,一起将新丰的水文情况以及境内大小河流都整理好!本官来以后要看到这些相关资料!”

    这个事情不算难,只要用心去查,总是能查到的。

    所以张越也就没有作弊,而是将此事交给这些官吏去做。

    总要给点事情给别人去做吧?

    不然,事情都被上级做了,要下级做什么呢?

    张越要的,也不是一个跟着他混吃等死的利益集团。

    而是一个充满战斗力和活力,能积极主动做事的小集团。

    “诺!”众人听了,齐声领命,人人都是摩拳擦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自秦以来,修水利,向为升官发财的最佳道路。

    只是,水利工程,耗资巨大,一般都是以国家意志来主导。

    历史上,秦人为了修建郑国渠,甚至停止了对外征战,集中全部力量,投注于郑国渠工程上。

    国朝修建龙首渠和六辅渠,也都是广泛发动了整个关中的力量来做。

    如今,张越还没有上任,就已经将水利和道路,列为新丰县的头等大事来抓。

    更让自己等人去查找水文资料,这就是摆明了要在新丰大干一场!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他的计划和打算怎么做?

    但,仅仅是修水利这三个字,已经足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了。

    特别是贡禹等太学生,听到修水利,就跟打了鸡血一般。

    公羊学派和法家的联盟,使得公羊学派的政治家也感染上了法家的基建狂魔病。

    而且发作的很严重。

    比起法家,单纯的只是想要富国强兵,公羊学派的儒生,在水利工程上,投注了更多感情。

    公孙弘任丞相,就建了龙首渠。

    儿宽当内史,就主持了六辅渠。

    在居延,在酒泉,在张掖。

    公羊学派的官吏们与他们的法家同僚们一起联手建造了规模宏大各色大小水利渠道。

    将那个旧日的夷狄牧马之地,匈奴游牧之所,变成了今日的塞外江南。

    受此影响,太学的太学生们,也感染上了基建传染病。

    只要听说要搞基础水利建设,四肢都举了起来。

    “善!”张越看着斗志昂扬的众人,满意的点点头。

    然后他走到了另一侧,看着那块布帛上的数据,对众人道:“欲治新丰,首在治吏,首在士大夫!”

    “发动和动员新丰的士大夫与官吏,关乎新丰未来兴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