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老夫致仕以来,新丰县换了四个县尊,但没有一个曾经来过乡亭,俱都端坐于县衙之内,摇头晃脑,下面的胥吏说什么就信什么……”
“新丰县的渠道和道路,五年都没有人管过了……”
“枌榆社还好,吾辈有能力自己修葺,但其他乡亭就惨喽!”
“后生们,你当吾这阳里奴婢都是哪里来的?”徐荣起身问道。
被徐荣这一顿乱喷,不止刘进,连原本义愤填膺的贡禹、王吉等人也都低下了头。
儒家在上位以前,自我感觉还是特别良好的。
上到董仲舒,下至下面的门徒,都觉得,只要国家能用自己的道理去治理天下,那么天下必定大治,三代可期。
可是,儒家执政数十年后,连执政者的公羊学派都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自元光以来,天下遭遇二三十次特大自然灾害。
百姓流离失所,数百上千万人民陷于水火之中。
但执政的儒生,却拿不出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只好自己骗自己说是‘天有灾异,乃警人君,务修德以谢之’。
然后,回过头来,儒生们却发现,在很多地方,一些黄老学派的残留者治理或者法家主政之地,灾害的影响却相对要减弱很多。
这就太尴尬了。
若换一个儒家学派,高坐于庙堂之上,或许会心安理得的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当瞎子聋子。
当公羊学派不行。
在《公羊春秋》一书中,孔夫子在描述一件事时用的不同的词,都会被以为是别有深意。
更重要的是,公羊学派的羞耻心特别强烈。
遇到挫折与失败,他们会去想为什么?
所以,悄悄的在不为人知的私底下,公羊学派的大儒和巨头们,开始有意的引导门徒去看《管子》《吕氏春秋》甚至是《商君书》了。
对外,公羊学派的解释是‘它山之石可以功玉’,但实际上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