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能名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3章 范加尔的渴望(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究底,就不难发现,两人的矛盾来自于彼此间的战术理念分歧。

    职业足球发展了这么多年,战术理论研究早就成一套系统的体系。

    早在几十年前,来自乌克兰的著名战术理论家洛巴诺夫斯基就提出整体足球理论,认为个人技术要服务于整体,战术也不是安排最佳十一人,而是让每一名球员都遵从主教练的安排,以球队利益优先,之后才考虑表现自己。

    在米歇尔斯执教期间,匈牙利足球达到了顶峰,他们崇尚位置感,充分利用球场的每一寸空间,以及出色的整体配合,都给当时欧洲足坛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米歇尔斯则是在前辈们的基础上,开创了全攻全守理念。

    顾名思义,全攻全守指的是全部球员参与进攻和防守,球员没有绝对固定的位置,充满了流动性,只有彼此间的相对位置,这带来的好处很明显,尤其是波浪式进攻体系,更是让球队变得攻击力十足,但防线前压幅度过大,过多运用越位战术导致球队的防守隐患也是越来越明显,开始逐渐被对手所利用。

    可以说,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奠定了现代足球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如克鲁伊夫、范加尔和里杰卡尔德等人,他们都同出一脉,都推崇中后场的出球能力,都推崇前场进攻无核心化,也就是不设置十号位前腰等等。

    在延续米歇尔斯全攻全守理念,个人应该无条件服从于整体的这个大前提下,克鲁伊夫和范加尔存在着一个不可调和的分歧矛盾,那就是巨星球员出身的克鲁伊夫天然地认为,球队技战术应该以服务于球员,最大限度发挥球员的实力为主。

    但范加尔对此却并不认同,他认为球员的个人发挥很不稳定,在漫长的赛季中不可避免会伴随着起伏,围绕着球员来制定技战术,不可避免会产生依赖,球队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只有把球队十一人通过明确而严谨的分工合作,确保整个技战术体系的严密运作,才能够保证球队竞争力的平稳,哪怕是核心球员缺阵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