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超级壮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四章 公路与抗战(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字,周老爷子亲笔写的,据说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这一代非常好使。

    果不其然,一路上非常太平,不但没有拦路抢劫的土匪,连收过路费的家伙都很客气。周易让人在路两边竖起了不少十字架,上面没有钉人,因为土匪看见赵字旗的车队就会躲的老远。

    屁股底下猛的一震,道路开始颠簸起来。开车的司机解释到,好路走完了,前头就不是咱们赵家军的地界喽!

    沿途能看见不少走亲戚的人,周易为了抓免费劳动力,把这一代的土匪折腾的够呛,大大小小的山寨改行的改行、搬家的搬家,路上太平了。不仅老百姓高兴,就连走村串户小商贩也多了起来。

    公路沿途那些驾驶员喜欢落脚休息的地方,自发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集市。售卖各种吃食,还有山里打来的各种野味,甚至还有娼寮和鸦片馆。有不少商人在集市上收山货,卖了山货给家里添置东西的人也不少。集市上买卖鸦片的也大有在,价格不贵,一斤云土不过两块大洋,量大还能更便宜些。停车休息的时候赵诚让人买了十旦,这一路牛鬼蛇神很多,保不准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川滇东公路也是抗战爆发后修成的,总长720公里,货物从这条路进川比走川黔线缩短了四分之一。沿途修建的桥梁修建的还算不错,载重都在15吨以上,国军没有重型坦克,这个标准应付一般的军事运输肯定没有问题。淞沪会战打响后,大批军工原料从这条公路转运到成都和重庆。说这条路是抗战的生命线一点都不为过。

    当时政府修路的命令很不“讲理”,“限10月15日完工,违限以军法论处”。直白一点说,哪怕只是拖到10月16日才通车,哪个官员负责的地段出的问题,一样要枪毙。

    更不讲理的通知还在后头,国家有限的经费都用于前线开支,除了一些粮食和特殊工具,筑路费用几乎全部要由沿线政府和百姓自行解决,连炸药都要民工自己配制。于是,来采访的外国记者发现了一个奇迹,中国工人修建公路居然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