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之前,没有美国船厂能腾出船台为他们干活,如果他们需要小舢板和渔船,那些不知名的小企业倒是可以满足大英帝国的需要。
普通的美国老百姓可兴趣关心是谁下的订单,就算是希特勒的又如何?去年美国的失业率17.2%,为了一份免费的晚饭,施粥铺前排队的人几乎看不到头,不少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不得不冒着怀孕的风险走上街头。至于被饿死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新生儿出生率几乎低的可以忽略不计。这次,或许船厂和钢铁厂能多雇佣一些人吧!没准因为订单充足,老板们能多开点工资。
不仅仅是造船业在欢呼,连带着钢铁企业和税务部门都在举杯庆贺,自从经济危机开始,多少年没这么轻松了。
相对于美国人欢乐,英国人却有些绝望,特别是白厅的那些老爷们。万能的上帝啊,上哪里去找那么多船来弥补国内的运力!难道要用舢板和木帆船么?
船厂老板们却远比普通民众看的更远,出去巨额的利润,这次的买主给了他们不少好建议。模块化建造、利用焊接代替铆钉,工程师们被唬的不清。于璐不知道赵诚电报里说的意思,就把电报里关于建造的内容直接给了各个船厂。
“就像福特工厂制造汽车那样造船,所有的部件都采用标准化设计,船厂不必拥有所有设备……”
大家突然眼意识到买船人给他们建议简直就是一台印钞机。要知道,通过传统模式造船则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铆工,生手不止是会浪费原材料,效率也低的怕人。培养电焊工则要方便的多,这些活女人都能胜任,甚至能比男人做的更仔细。有人计算了一下,如果使用焊接方式,每条船将少使用200吨左右的钢材,光这些支出就是一笔丰厚的利润。
有幸接到订单的船厂老板们都意识到,他们遇到了一位造船界的天才。
赵诚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天才,这个帽子太大,就算脸皮和造船的钢板一样厚,赵老板也不敢承认。
使用焊接、模块化建造都是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