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乡的老百姓议论纷纷,一碗米酒下肚,就有脑子灵活的头人和长老壮着胆子跑到营区门口打探消息。不为其他的,今年收成不好,粮价又贵,少一张嘴吃饭寨子就能宽裕一点。
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家里已经有三千多孩子了,也不在乎再多这五六百。周易大包大揽替赵诚做了主,反正这厮人傻钱多,不帮他把钱花出去非烂在地下室里不可。
这样一来,原先的学校就不够用了。可咱有钱啊!老师不够再招就是,昆明省立昆华师范、昆华女子师范、大理简易师范、腾越简易师范、佛海简易师有的是要毕业的学生,教具不足买就是,昆明没有就从西贡买,唯独教室和宿舍紧张了一些。
电报发到赵诚那里,回电就三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军官宿舍全部腾出来给老师们做办公室和宿舍;新房子盖好之前大家轮流住帐篷。”
周易是个会来事的家伙,小学校的外墙立刻多了几行大标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都是赵老大的口头禅,听着顺耳就都给写上了。
老师们很意外,军阀掏腰包办教育并不罕见,?云南的唐继尧、四川的刘湘、东北的张作霖、还有差点统一中国的吴佩孚都干过。
尤其是唐继尧,自民国十二年开始,他在昆明推行制性义务教育,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昆明城就扩建了小学23所。唐大帅每年投入经费7万3千元,把昆明城里93%的男孩和33%的女孩都送进了学校,这其中包括了大量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这绝对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
东川这头更了不得,不征税、不抽捐,一个小小的旅长能收留三四千孩子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教育、医疗、食宿,大家还真没见过。学校的孩子居然还统一接种疫苗,比唐大帅还厉害!
学校里房子不足,家近的孩子只能先走读。老师们只能勉强睡办公室,读书人牢骚多,聚在一起说几句闲话是免不了的。可当大家见到连周易这样的高级军官都在打地铺、睡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