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超级壮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二章 土水泥和地道(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富贵那边送过信以后,曹二宝和表叔也碰了面。百团大战在陕州的反响远远超过重庆、昆明等大后方城市,因为日军兵锋最近的地方离这里只有几里远。

    这次要运到那边的东西很杂,曹二宝开着三吨半道奇整整跑了五六趟。

    除了那边急需的炮弹,书籍是整整占了四分之一,这都是赵诚欧洲之行的战利品。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内容从建筑学、医学、机械制造与加工、化学、物理等方面不一而足。书给西南联大送了三分之一,东川图书馆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准备都送到延安去,在这个缺吃少穿的年月里,能有点书看看总是好的!

    有些书纯粹是些大路货,赵诚不懂那么多种类外语,所以买书的时候向来是按照书架上的标记类别扫货,不管好坏,只要有的统统拿走。

    西南联大教授们组织人把这些书分门别类的整理过,所以至少不会千里迢迢的送些菜谱和园艺介绍过去。当让也有比较实用的书籍,巴黎大学区那里的书店有不少是专卖各类教材,甚至还有不少是核物理和发动机设计类的,只要翻译成中文,学生们就立刻能和世界上最新的教育内容接轨。

    表叔没念过多少书,但是和无数普通的中国百姓一样,他对书籍的态度非常虔诚。这一路要走不少日子,为了防止书被弄脏、弄湿,这些书整整被包裹了三层,里面甚至还有防虫的药物。

    根据地缺物资,水泥这种高级货更是宝贵,可偏偏在修筑一些特殊用处的建筑时还少不了它。虽说家里在潼关那头修了水泥厂,可没人会疯到为了点水泥跑个几千里,再说了,如果工程量大,几百上千吨的水泥根本不是几十辆马车能搞得定的!无奈之下,赵诚只能帮着踅么来土水泥的方子,虽然产品的质量差了点,可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表叔连夜用电台把烧制的方法和配方用电台发回了延安的,这样的宝贝越早一点送回去就能越早派上用场。

    晋察冀根据地有不少地方都在修地道,武汉撤退时赵诚珍而重之的提过这件事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