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超级壮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八章 秋、冬(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傣族、佤族都有,兵员素质还凑合,唯独语言问题是个大麻烦。可以想象,军营里到处都是各种乌拉乌拉的方言鸟语,不同民族的战士之间连交流都成问题。说句不好听的,弟兄们连班长是准备请自己吃饭还是掏大粪的命令都分不清,指挥打仗更是扯淡。

    没办法只能一边训练一边进行学习,银元加军棍,张伟还想出来一个损招,吃饭、拉屎、领给养,什么都得官话说出来才行。因为英镑持续走低,缅甸物价也比之前便宜不少,充作肉食的牛也比之前多买了两百头。张旅长活学活用,官话讲的最好的十个战士,每人奖励一头牛,四川籍的战士不要活牛,可以直接折成钱送回家。要知道在昆明一头牛可是得卖一百个半开,伟哥慷他人之慨,花钱的时候连眉头都不皱。

    条件挺丰厚,操作起来难度依然不小,看到手下人死活还是一口家乡话,张伟急的嘴上火泡直冒。无奈之下,赵诚只得又找了二十个懂少数民族语言的老师送过去,这才为他的燃眉之急。

    仔细算下来,张伟那个旅可是有四个七百二十人步兵营、两个野炮营、一个苏罗通机关炮连,加上旅部侦查连、通行连、卫生队、辎重队,整整三千九百人马。如果训练好了,对付日军一个联队的正面进攻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过,对于新部队的战斗力,赵诚和周易越来越表示怀疑,部队编成已经一个月有余,因为语言不通,将近六分一的人还不能参加军事训练。等解决完语言问题,最乐观的估计也得等三个月以后。无奈之下,只能从东川给张伟又调了五百名老兵去。

    盘县的情况比龙陵那头要好上很多,除去还在训练的新兵,部队已经扩充至七千四百余人。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东川本部提供了五百名军官和军士作为部队的骨干,武器弹药、军装装具更是成卡车的往那头运。虽然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新24师都已经是战区最强的那一类,可是依旧保持着低调。

    大部队驻在山内,靠近公路的营房里都是新买来的壮丁。李有财特意在营区附近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