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每次都要来上一批最便宜的警用转轮手枪吧,这玩意在20米外就没什么准头,要是遇上头野猪,估计子弹放光了也打不死。
赵诚很想发封电报和于璐理论一下,可是一看到那些野猫(f4f)战斗机,他立刻又改了主意,毕竟还是买的正经东西多,女人么,扫货时候出点小意外还是可以理解的,谁家里还没有几样派不上用场的东西。转轮手枪威力小,可是让延安方面肯定能用的上,英文打字机这种高级货一部分捐给云南的大学,剩下的捐给缅甸当地的华人学校也挺好。
在缅甸这地界,华语学校虽说不上很多,可是大小城镇都有。每一家的规模都不算很大,可学生加起来超过两万。孙中山先生称华侨为“革命之母”,现在这位“母亲”还在竭力为国内的抗战输送着资金、物资,缅甸的华侨便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英国人的种种限制,缅甸的华侨团体都是以“公司”形式存在,卢沟桥事变后以“福建公司”、“云南公司”为首的九十三家华侨团体在阳光联合组成“缅甸华侨救灾总会”。他们推销抗日公债、为国内捐款捐物,为了多替国内筹集资金,不少华侨甚至毁家纾难。住在仰光的广东华侨叶秋莲将家产、首饰全部变卖,所得现金三万元尽数捐出,自己则寄身寺庙。
缅甸华侨教育总会领导下的三百六十余所学校亦是捐款活动中的积极份子,仰光的“福建女子师范学校”一度开展捐献飞机运动,先后募得飞机两架送回国内……
赵诚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国家没做到的事情,他应该帮着弥补一些。家里在缅甸又开设了几家工厂,雇佣的都是当地的华侨,原本想多发些薪水给他们,没想到一听说工厂是在为国内生产军需物资,那些工人集体拒绝了。没办法,厂里只能通过提供免费伙食方式给工人们变相加薪,结果工人们又把省下来的伙食费捐了出来。
无奈之下,赵诚只能把目光放在各个华人学校上,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再穷不能穷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