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超级壮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一章 补短板(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贵阳附近的几家强不少,听说那边有不少重伤员都是直接装在棺材里埋掉。吃喝更是个笑话,菜叶、麦麸加上一些卖不出去的碎米,那种大锅煮出来的稀汤连好人都得饿趴下。

    医院方面的报告很快就递到了密支那,赵诚读完后沉默不已,战争年代,恐怕强大如德国和美国也没办法尽善尽美的搞定伤员问题,可是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光向给日军那样给每个人分发一瓶碘汀和一个急救包是不够的,还要再配发止血粉;卫生兵们的医药箱里不但要有止血药和消炎药,止疼的吗啡也得备足。最关键的是担架兵一个士兵受伤就得拖累两个战斗兵,参谋给的建议是让各连队辎重兵们做个兼职,这样既不会增加非战斗人员编制,又不至于让辎重兵们自认为只是部队里的“苦力”。团级单位的卫生队要升格为急救站,必须能具备重伤号的初步处理能力,至少得保证伤员们能坚持到后方的医院。

    鉴于九战区现在主要的作战区域在长沙以东,一但有大的战事发生,长沙的那些军医院估计根本顾不过来。那么师里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扩建益阳的医院就是最好的选择,不但医生和护士得增加,整个医院也得扩建。

    新医院选址必须在城外,倒不是害怕城里地价贵,自从零式战斗机开始投入战备后中国空军只能偶尔露面,日军轰炸机对大后方各大城市的突袭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益阳城连高射机枪都没几挺,遇到空袭就只能干挺着挨炸。所以新医院至少要有一半的手术室在地下掩体里,配套的发电机、水泵房都要配上。

    硬件设备花些钱就能搞定,护士通过短期培训也能凑合着上岗,关键是医生的缺额不好解决。虽说新成立的东川大学有医学部,可学生们至少四年以后才能毕业,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今之计只有从东川本部抽调人手进驻,或者在战役开始前临时调过来应急……

    大批的物资就意味着大把的钞票,饶是家大业大,赵诚签支票时也有些肉疼。国内能解决的物资太少,从美国购买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