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装甲车无法靠前掩护,火炮也因为地形的缘故、准头大减,所以他们虽然在火力和兵力上都占着优势,却只能一点一点的用步兵向前硬顶。
战至中午负责统一指挥东线日军的第21师团师团长田中久一中将不得不祭出了杀手锏:用毒气弹开道、用俯冲轰炸机的抵近轰炸代替炮兵攻击。
事实证明田中久一的战术非常有效,俯冲轰炸机在山区辅助进攻的效果甚至超过了用重炮群进行覆盖。很快,一线阵地纷纷失守,只得指挥部队郭贴珩且退且战,交替掩护着脱离战场。
战至晚七时,部队后撤至小南坡至堤沟一线,隔着虒阳河继续与日军对峙。但是这虒阳河为季节性河流,到七月以后雨季才有水,平时水宽只有四五米,深不过膝盖,几乎无法给日军带来多大的阻碍。
中线的情况比东线更为严峻。日军见我方多有钢筋混凝土工事,便从太原调来150重炮群,仅仅一个上午,就突破了27军范汉杰部之前凭仗的永备工事。27军一线部队伤亡几达两千人,不得不退入二线阵地。之前引为中坚力量的四门日造九四式37mm速射炮也只剩下了一门,面对日军装甲集群的冲击,前线部队只能依靠集束手榴弹进行抵抗。好在阵地前的反坦克壕足够多,因为昨天的那场大雨,反坦克壕就成了一个个的水塘,一辆日军装甲车在作战中出了意外,结果里面的乘员一个都没能跑的出来。
战至午后,日军击中炮火在阳王方向打开一道缺口,坦克和装甲车也不再作为开路先锋使用,只是集中起来在一线充当移动火力点对守军进行压制。等步兵向前推进以后,工兵紧随其后、抢修道路,辅助重装备前进。
办法虽然看似笨拙,但是效果相当不错。27军原本就在炮火下苦苦支撑,面对日军的新战术,部队只能边打边撤。只半个钟,接连被打穿了两道防线。
等冲破驻垒地带以后,日军大队步兵沿着突破口蜂拥而入,沿公路向运城方向快速穿插,试图将运城北部的两个军与主力分隔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