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筑起的兵营里浓烟滚滚,各种火炮被炸的东倒西歪,刺鼻的味道在几里外都让人觉着难受。有人说那是因为大炮的胶皮轱辘在着火,或许还有汽油和其他装备。陕州城的大小官员一片愁云,不用看都知道那些中央军的精锐伤亡非常惨重,全军覆没也不是没有可能。
老百姓不懂那军国大事,只知道这兵来如灾至。豫北在闹旱灾,豫东有鬼子,现在黄河北边的日军也在准备南下,看来这回不跑是不成了。往潼关去的列车天天满座,有人甚至为了一张票花十倍的价钱,弄不到票或是出不起钱的人家就只能靠步行。现在陕州哪哪都是生面孔,各地来的难民,北边扯下来的溃兵、伤兵,还有走南闯北的生意人,甄别可疑分子的难度一下子翻了好几倍。
不过,负责清场的杨宝临却毫不担心,上回全歼日军空降兵让他学会了如何协调这种大场面,加上有表叔做帮手,他根本不担心会出什么意外。当然,有自信心是一回事,仔细准备是另一回事,抓人和打仗是一码事,小心无大错。
鉴于部队还在打仗,曹二宝打算把动静控制在小范围之内,他给刘富贵拍了封电报,请军统帮着一起收拾手尾。
专业之人办专业之事,表叔对军统那帮家伙没什么好印象,不过他并不否认他们在处理这种事情上相当专业。
八个行动小组、六个审讯小组外加两个电讯小组,陕州和西安各占一半。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又或者有什么王八蛋通风报信,这些人手有都被特别关照过,戴老板亲自指示,禁止行动组人员和当地军政部门发生联系。按照老戴的设想,等把这些东洋杂碎都抓住后由军统方面接手几个潜伏电台。就像赵诚在上高会战时那样,想办法占些便宜。
西安城里那家服装店已经监视了有些日子,参与盯梢的人已经增加到六十好几个,男女老少都有。为掩人耳目,甚至还有两个孕妇和几个腿脚不好的流浪儿。
行动之初,曹二宝拨款在服装店附近买下了两处门面,一家开旅馆、一家是小酒馆。掌柜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