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之超级壮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二章 僵局(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由于部分道路遭到化学武器污染,日军不得不调整了攻击计划。

    冈村宁次从东线攻击部队的序列中抽调出独立混成第16旅团、从济源方向抽调了伪24师,他们会与在临汾方向待命的八十辆装甲车以及先期回撤太原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一起组成快速支队,共同扫荡八路军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届时独立混成第1旅团也将加入战斗,总参战兵力将达到两万两千人、对外号称四万,想来足以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责难。

    对于中条山的进攻还将继续,针对进攻区域狭窄的现状,三叉戟式的多点进攻将变更为钳形攻势以提高兵力的使用效率。

    五月二十五日,兵力与物资调整到位后,日军对中条山内的第二次总攻开始了。西线增加了两个三八式改?七五?野炮联队,东线则由一个一五零榴弹炮联队和一个三八式改野炮联队增强对筑垒地域的攻击能力。

    不过中条山守军凭借要塞区的有效工事,在各自炮兵部队的支援下顽强地进行着抵抗。

    在西线,日军用轰炸机炸开了反坦克壕通往黄河的出口,壕沟内的水位在不停下降,有些地段已经露出了淤泥。不过结果明显与日军期待的有差距,那些淤泥比河水更难对付,不管身上有没有背着武器装备,陷进泥里肯定是寸步难行,往往中国守军的一颗手榴弹就能掀起腥风血雨。那些参谋算了又算,除去架桥根本没有什么好招数。

    几番实验过后,工兵们提出了一种简易桥的架设方法,把之前为山内险沟峭壁准备的梯子两两捆在一起,往反坦克壕上一搭就成。为确保成功率与效率,每座“桥”可以由一辆装甲车充当固定火力点配合作战。

    不可否认,这个想法相当传统,但是可行性很高。但是上报西线指挥部后并没有得到批准,无他,那些坦克装甲车要么守着交通线要么就被调去对付延安方面的部队了。按照师团部参谋们的评估,有火炮进行掩护应该足以应付各种突发事态。

    “应该足以”,看到这种官僚式的回复,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