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的铁路线瘫痪。总部和新22师现在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腿向北前行。
后有追兵、前路难行,杜总司令急的一嘴燎泡,每日一听汇报,特别是说到给养的消耗量时,他总是忍不住要拍桌子骂人。
粮食,在总部发往国内的每一份电报里都会提到这个词。总退却开始后,曼密公路沿线的印度人和华侨多已逃离家园,只有缅甸人手里有粮食卖,可他们要么拒绝出售,要么价格贵的离谱。几十万人沿着公路北上,粮食补充越来越困难。无奈之下,后勤部门只能碰上什么买什么,大把的票子砸出去,总算没让弟兄们饿肚子。密支那的条件稍好一些,英国佬在这里有仓库,众多非缅族的老百姓也乐于和远征军打交道,部队的伙食还算过得去。
赵诚是开飞机奔密支那的,速度自然比物资车队快上不少。一听说腊戌危急,他连忙发电报让车队设法在半路上再筹措些粮食。之前计算物资消耗量时有个大疏忽,就是没想到还有大批的英缅政府工作人员在随总部一起北上,更要命的是这些人都带着家眷,林林总总得有大几千人。依着老赵自己的性子,只要不会说中国话的一律当做没看见,可这话关起门来说还行,在杜司令和重庆蒋委员长那边根本行不通。到时候只要史迪威一个电报,就算弟兄们自己饿肚子,上峰也会逼着部队匀出口粮来接济“友邦人士”。
除去派人下乡买粮食、买牲口,他再次把主意打到了美援物资头上。之前听美国参谋们说过,运抵印度的物资里有不少spam罐头,原本是准备补充给驻华美军和飞虎队的。那东西又咸又油腻,极不受大家待见,但有一点值得称道,吃下去非常扛饿。
借着之前建立起来的关系,赵诚给印度那边的“合作伙伴”去了密电。结果还算不错,美国飞行员们接下了这单私活。晚饭之前,七吨罐头和一批部队急需的药品就被悄悄送到了密支那,为防止有人来打秋风,老赵亲自带着人把东西都锁进了航校的仓库里。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赵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