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一比高下(4更求月票)(第4/5页)
李子先生连忙亦步亦趋地尾随其后,陈凯之和另一个学兄则吊在末尾。
随着赵王到了祭坛,这祭坛规模宏大,可容纳万人,此时无数的师生,早已各自站好,无数人头涌动,蔚为壮观。
通过祭坛的路,已铺了毯子,赵王当先步入延伸至祭坛的毯子,带着陈凯之诸人,徐徐走上石阶。
而在祭坛上,杨业等人已穿了礼服,一个个肃穆而立。
等这赵王站定,杨业便道:“忠义候魂归来兮,归来归来……”
用带着古韵的口音唱喏之后,又有礼官徐徐展开了祭文。
此时,在这祭坛之上,乃至于祭坛之下,足有数千上万人,可此刻,却一片鸦雀无声,人人脸上都是一致的肃然。
礼官朝天一阙,方才念道:“呜呼!公功被生民,万世永赖……”‘
这是李子先生的祭文,此祭文唱喏而出时,李子先生肃穆地站在赵王的身后,虽是面无表情,可是眼中却掠过一丝精光。
这篇祭文,堪称了教科书式的典范,每一个用词,似乎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虽然如往常一样颂扬着忠义候的忠勇,可每一句,又是斟字酌句,不偏不倚。
这样的文章,理应是最受礼官喜爱的,也难怪杨业也为之连连叫好。
因为祭文最怕的,就是出错,哪怕是一字用的不准确,也可能冒犯到英灵,何况是这样正式祭祀的场合?
而那李子先生在祭文的念唱过程中,也是小心翼翼地用眼角余光前去关注赵王殿下,虽看不到赵王殿下的面容,却也可从那威严的背影,窥见一二。
显然这篇祭文,是无可挑剔的。
李子先生心里窃喜,他心知,真正的重头戏不在这里,而在于这篇祭文送去了曲阜之后,那儿会得来何种评价。
他眼角又扫了一眼陈凯之,见陈凯之似乎也在用心细品这祭文,心里冷笑:“这个小子,无论是人榜还是地榜的文章,都不过是出奇罢了,这祭文,最讲究的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