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他给这些台臣们以惊喜,他强自按捺住激动的情绪,抬手自侧旁小几上拿起昨夜呈送入苑的诸葛恢认罪奏表,语调中仍是不自觉带上了一丝颤音:“昨夜葛氏自陈罪情摆在朕的面前,朕细览之后,愤慨之余也是难免悲戚,葛氏可谓中兴旧勋,历事三朝,不乏事迹可追,何以事及于朕竟陡易恭良,为此逆恶?莫非真是朕失德失人,不能……”
“大日居中,不照瓮底阴影,芝兰并生,难除杂腐恶臭。甘霖普降,禾盛麦死,鹰犬奋进,人喜狐悲。世道善恶,殊难定论,人情冷暖,寸心自察。今世王道大进,五步之内,忠义并存,南北生民,咸仰圣德,陛下或失一臣仰望,但却仍系社稷福祉于一身,无谓因此伤感!”
沈哲子又于殿中施礼,高声应道。
皇帝虽然也知道这只是客气话,但心情的确也因此而平复许多,而后便抬手示意内侍将诸葛恢自陈罪状的复录本遍传殿上,以供台臣传览。
众人各自接过之后,心中半是狐疑半是惶恐,待到由头看到尾,心情不免更加复杂。这罪书用词口吻带着浓浓的无奈与悲凉,恍惚间他们甚至可以想象出诸葛恢在书写罪状的时候是怎样一种绝望的模样。
逆乱之罪不同其余,一旦承认不独要满门处斩,这一个家门名誉也将彻底毁掉。所以抛开沈氏伪造的可能,众人也难想象诸葛恢是在怎样万念俱灰下才自己承认罪过。而沈氏眼下大占优势,也没有必要在这种地方遗人话柄,否则那是比强行诛杀还要不得人心的事情。
诸葛恢的认罪书给群臣带来极大震撼,也让他们忘了追究前两日那巨大的动荡。不过诸葛恢认罪还不是逆乱的全部,因此而衍生出来的乡斗、兵乱等各种乱事,沈哲子也在稍后一段时间里将审问结果仔细做出了交代。
随着他的陈述,各种罪案卷宗也纷纷被抬到了殿上,足足重达上百斤之多。这些资料都是在这两天的时间内突击完成,由此也可见沈哲子手下拥有着怎样强大的办事能力。而这种能力相对于强大兵力而言,在治事行政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