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必须向河北和河东两路增兵。现在禁军的大部分,其实还是在防备契丹,偏偏那里是不能动的。京城禁军已经调出大半,确实无法再调。
形势摆在这里,赵祯也没有办法,道:“最近一两年招兵不少,再行招募,只怕北方几路也没有那么多闲散人员。而且沿边几路的青壮,即使不隶军籍,也为乡兵弓箭手”
吕夷简明白赵祯的意思,传统的几处兵源地都位于边地,从那里招人,实际上就是变相削弱了当地的防守能力。现在这种时候,应当非常谨慎才可以。
见李迪不说话,吕夷简道:“陛下,徐平提出来从川蜀招军。那里人口密集,地方又富足,招上一二十万人当不致于引起地方人力稀缺。”
一直不说话的晏殊摇了摇头:“蜀地的人孱弱不堪战,如何能招入军中?”
“人都是一般的人,怎么就有哪个地方的人不堪战之说?只要按着兵样招人,身材中式的才招入军中,又有河北和陕西的兵有什么不同?”
李迪道:“枢相,话不是这么说。本朝招兵向来是用河北、河东和陕西沿边三路,少一些的是京东和京西路,川峡四路和江南各路都极少禁军。那里的人不但身材瘦弱,而且不习兵戈,入军中只怕也是凑数而已,徒费钱粮。”
吕夷简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曹克明带蜀兵入陇,徐平验过尚可。从川蜀招兵,也是秦凤路自己提出来的,他们自己打仗,应不是信口开河。”
北宋的地盘虽然不小,实际上兵源非常狭窄,主要是沿边三路。禁军世兵世将,也跟这招兵政策有关。沿边三路本来人口就不多,又有大量的人力招入军中,直接就造成这几路人口增长缓慢。徐平要从川蜀招兵,不但是那里离陇右近,招兵方便,也有意借此打破传统的招兵格局。只从沿边三路招兵,军中关系盘根错节,想改革阻力太大。
各地人口的身材差异自然是有,但以此来限制兵源地,就不过是借口而已。从五代时起,中原政权的军队主力就是从后唐的沙陀政权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