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世富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5章 节制两路兵马(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必要的时候,这里可以作为葫芦川谷道的补充,出奇兵直出灵州。夏守赟的选的择,说明他的战略重心还是放在横山一线。

    徐平管不了夏守赟,就连朝廷对夏守赟代表的三衙将领们也只能安抚,陕西路对党项的东线只好由着他们去安排。此次战略布署上,沿边各将还是不能团结在一起。

    紧接着,文彦博以侍御史的身份审理黄德和诬告刘平和石元孙临阵降敌一案,因为证据确凿,黄德和被腰斩,内侍的势力受到打击。以此为突破口,吕夷简逼迫内侍自己提出不再派出临阵监军,以内侍监军的传统就此终结。不过这不说明军队里没有监军了,只是没有了临阵时派出的带皇命的监军,如排阵使之类。监军系统依然存在,此次终结的实际上是太宗朝开始的将从中御,临战内侍带阵图等监视将领按诏命布阵。

    纷纷扰乱之后,新任的泾原路经略使兼都部署韩琦终于上任了。此时已经明确泾原路兵马归徐平节制,他正式上任之前,先到秦州来拜会徐平,领以后的治军方略。

    把韩琦迎到帅府,徐平道:“自京城一别经年,没想到你我又在西北相聚。稚圭,自天圣五年同登金榜,你我相知多年,这一次要在西北做出一番大事来!”

    韩琦恭敬地道:“云行为国家多立奇功,现在经已位比宰执,统大军独镇一方,我初到西北,一切不熟,但听经略调遣而已。泾原方略,还请经略明示。”

    徐平摆了摆手,看着韩琦笑道:“你我同年,多年相知,稚圭,你如此说,就过于见外了。泾原路的事情,我们商量着办,总要把事情办好才好。接下来的一年,战事只怕多是位于泾原路或者泾原路周边,你肩上的担子格外重,可不要妄自菲薄。”

    韩琦连道不敢,态度一直谦逊,不过总是少了一份同年之间的亲热。

    徐平也不与韩琦计较,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拿捏住分寸,永远不把话说透,不把事情做死,永远留着一条后路。说他圆滑也好,说他睿智也好,总而言之,他不是一个能把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